课件编号14392902

高考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I(整体阅读)(共16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8886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阅读,高考,一轮,习之,现代,文阅读
  • cover
(课件网) 高考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 I(整体阅读) 添加标题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底层逻辑 探“源”锁“分” 抓根本 高考评价要求: 在熟悉信息类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基本特征、体式特点的基础上,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论证方法等关键信息, 能区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多角度筛选、概括观点; 能分析、推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能比较、概括多个文本信息,发现其内容、观点、材料组织、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在多个文本中建立新的关联,推断、整合新的信息; 能运用文本提供的材料、观点等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信息类文本阅读考查梳理 年份 文本来源 文本体裁 字数 2022·新I卷 材料一: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 1716 材料二:郑敏《新诗百年探索与后新诗潮》 文学论文 2022·新Ⅱ卷 材料一:辛红娟《中国典籍“谁来译”》 《海外华文教育动态》 1530 材料二:党争胜《霍克思与杨宪益的翻译思想刍议》 外语教学 材料三:杨乃乔《<红楼梦>与The Story of the 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及其翻译的创造性》 学术性论文 2021·新I卷 材料一:朱光潜《诗论》 学术性论文 1870 材料二:钱锺书《读 拉奥孔 》 2021·新Ⅱ卷 肖峰《从底线伦理到担当精神:当代青年的网络文明意识》 研究论文 1600 2020·新I卷 材料一: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研究论文 1900 材料二: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020·新Ⅱ卷 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科普文章 1550 选材特点 价值引领、时代热点、学科融合 信息类文本多为非连续性文本,一般由2—3则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能够综合地表达意义,往往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提供多维度的解读。 组合形式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跨文本性的特点,大大拓宽了文本的呈现形式。 整体阅读的必然性 多则文本形式“断”, 内容“联” ——— 多则文本的异同 无论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涉及多则文本间异同比较———见树更要见森林。 答题的多数选项不明确注明出自哪一则材料———快速准确锁定范围 一、标出段次,圈点勾画 二、理出思路,提炼段意 三、概括主旨,整体把握 高效整体阅读信息类文本 阅读要求 思维步骤 掌握必备知识 理清论述思路 把握主要观点、论证方法 议论文三要素 论据 论点 准确鲜明 论证 论证方式 位置多变 往往有两三个分论点 文题、开篇、文中、结尾等 确凿的证据、可靠的史实,名言、原理、定理 论证结构 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类比论证、归谬论证等 立论、驳论 并列、递进、对照、总分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显示出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对其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