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22886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历史试卷(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24951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市,期末,答案,版无,PDF,试卷
  • cover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历史 2023.1 1.本试卷共 12 页,共两部分,共 34 题,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 2.在试卷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学号。 意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事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项 5.考试结束,请将考试材料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 30题,每题 1.5分,共 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 要求的一项。 1.通过考古发掘,考古学家认为山西陶寺遗址距今 4300 至 4000 年,阶级对立状况凸显, 金字塔式社会结构清晰;都城的结构与性质初步具备,进入早期国家阶段。据此可知 A.尧舜禹禅让的传说真实可靠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C.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盘 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 于蓟……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出周代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封君封臣制 3.下面是汉字“鼎”的演变历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器物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A.汉字源于青铜器制造的需要 B.汉字的演变与书写材料的进步息息相关 C.汉字的起源与演变一脉相承 D.楷书是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的通用文字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历史 第 1 页(共 12 页) 4.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A.城市的发展 B.生产力进步 C.商业的繁荣 D.兼并战争不断 5.有人赞叹下图所示水利工程时说,“龙是何年伏,江流滚滚来。神功名永著,山势斧 分开。作堰敢辞瘁,慰农愧少才。眷言秦太守,一步 一低回。”依据图文材料判断,这一水利工程的开凿 者是 A.管仲 B.商鞅 C.李冰 D.李斯 6.“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中国历史上真正“大一统”国家始于秦朝。 秦为“大一统”做出的贡献是 ①公元前 221年统一中国 ②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④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基础上,统治者劝农力本,废除一些严刑峻法,使社会趋于稳 定,生产得以发展,百姓各安其业,国力有所增益。由此西汉出现的统治局面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三国志》中记录了一次战役:“(曹)公……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 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这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它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北京市西城区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九年级历史 第 2 页(共 12 页) 9.以下是某同学在阅读教材时做的内容摘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趋势 ◎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有利于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 ◎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规定官员在朝中必须使用汉语 C.体现出文学艺术的异彩纷呈 ◎改鲜卑姓为汉姓 D.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分裂局面 10.隋文帝时开始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是中国古代科举的起源。这种选拔方式对当 时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严重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使官吏的选拔更注重门第 11.下表记录的是唐朝中期(780 年)中央与地方钱、粮两税的分配情况,这种情况的长 期存在,导致了 支出总额 项目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1089.8 万贯 2050 万贯 粮税 215.7 万石 1400 万石 A.黄巾起义 B.八王之乱 C.藩镇割据 D.倭寇猖獗 12.南宋文学家辛弃疾的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