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427236

第六单元 《项脊轩志》课件(共16张PPT)—2020年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日期:2025-10-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4615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六,2020,诗歌散文,古代,中国,选修
  • cover
(课件网) — 明 归有光 — 项脊轩志 导 入 文人多爱给自己的书斋起个雅号以寄托自己的志趣,如蒲松龄的“聊斋”、刘禹锡的“陋室”、闻一多先生的“何妨一下楼”,甚至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今天,我也要给大家介绍一所独特的小书斋———项脊轩。 一、.准确把握重要实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二、理清散文思路,把握脉络容 三、.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四、体会感情,尤其“喜”和“悲”的感情内涵。 01 作者其人 脊 轩 在身体功能上主要起到承重保护的作用 项 借轩叙事,借轩抒情,“ 轩”是线索。 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 28岁丧妻,35岁中举,八试不第; 花甲及第,授县令职,颇不得志。 迁居嘉定,收徒讲学,尊为先生; 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 8岁丧母,自幼苦读 9岁能文; 预 习 检 测 轩 渗漉 修葺 垣墙 栏楯 偃仰 迨 异爨 阖门 长号 扃牖 象笏 呱呱 老妪 先妣 zǐ xiào lài yù b qī xuān lù qì yuán dài cuàn gū hé hù Jiōng sh n y n háo 庖 栖于 啸歌 万籁 姊妹 páo 02 梳理文脉 品 读 文 本 “志”是一种通过记述事物来抒发感情、感受的文体。那么作者在小屋中的生活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喜? 悲?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狭小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破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昏暗 前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明亮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雅致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幽静 后 修葺前后的项脊轩各自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感受“悲”:归有光之悲,悲在哪里? 水墨中国风 03 文章小结 诸多小事—历久难忘 一间小屋——— 托物言志 两种情感——— 悲与喜 三世变迁——— 祖母、母亲、 妻子三代人 四个女人— —祖母、母亲、 妻子、老妪 线索作用,文中回忆母亲、祖母、妻子等内容都与项脊轩有关。 作者远祖归隆道曾居住江苏太仓项脊泾,作者因此自号项脊生,定书斋名为项脊轩,含有怀宗追远之意。此为纪念。 第三种解读说是另有寄托,供大家参考:项者,颈之后也,脊者,脊骨也,或指屋中隆起部分,引申高扬、飞举,由此看来,不仅有纪念,还有励志之意,即身居小室,胸怀大志,挺起脊梁,重振家风。 文章为什么要以“项脊轩志”为题? 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归有光就占了两大不幸,再加上功名未遂,辜负了祖母的殷切期望,接二连三的悲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小轩是回忆的承载物、感情的触发点。本文托物言志,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