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把节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学时代》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演唱能力。 2.能够体会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演唱效果,能够选择适当的曲子为诗朗诵配乐,并能自告奋勇地即兴表演。 3.理解中学时代的重要性,珍惜中学时代的学习机会,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这是我国的什么地方?那里居住着哪个少数民族?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火把节,又名“星回节”,一般于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历时三天,是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影响范围最广的节日。它是彝族人民心中最为隆重和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的春节,至今已传承了2000多年。火把节寄托了彝族人民祈祷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家人健康的美好愿望,千百年来,主要以民间自发组织的形式流传于整个彝族地区。 用右手画拍,读下面的节奏短句。 新知讲解 唱一唱下面的乐句,注意音准。 新知讲解 跟着老师的琴视唱下面的旋律,想一想:这段旋律具有什么地区的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为什么? 新知讲解 乐曲表现了彝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盛大欢腾景象,在全民族的节日里,身穿节日盛装的青年男女们狂欢歌舞,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和信心。这里有三个不同性格的舞蹈主题穿插出现:矫健、粗犷的男子舞蹈;婀娜、柔美的妇女舞蹈以及欢腾热烈的群舞。 新知讲解 请说出这首乐曲速度有什么变化?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几个乐段? 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慢-快-慢,根据速度的变化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新知讲解 请用语言描述这一乐段表现出的情景。演唱旋律。 以热烈奔放的引子开始了质朴而粗犷的第一部分,多主题的调式以及调性的变换交替使音乐呈现出绚丽斑斓的色彩和乐观豪迈的情绪。 新知讲解 请用语言描述第二乐段表现出的情景和第一乐段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哪些音乐要素听出来的? 速度不同、节奏不同、力度不同、演奏的方法不同等。 学生演唱旋律 新知讲解 第二部分在多节奏层的背景上出现了婀娜多姿的舞蹈主题,当这一主题进入高潮时,加入了铿锵有力的铜管节奏的动力性再现,堪称作曲家的神来之笔。 新知讲解 这个乐段和哪个乐段旋律基本相同?说出感受到的场景。 再次聆听第三乐段,听完后为三个乐段加上速度和表情用语。 新知讲解 课堂总结 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晚上围着篝火祈求平安,唱歌跳舞,通宵达旦,最后,我们在一首歌曲《七月的火把节》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根据音乐,跟同学描绘你想象中的“火把节之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