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471177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6次 大小:3829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一轮,复习,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诗歌鉴赏之对比阅读 题型特点 题型特点 材料选择 题型特点 材料选择   不同的人,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 题型特点 材料选择   不同的人,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 命题角度 题型特点 材料选择   不同的人,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 命题角度   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题型特点 材料选择   不同的人,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 命题角度   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题型设置 题型特点 材料选择   不同的人,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思想感情不同,或表达技巧不同,或语言风格不同。 命题角度   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题型设置   有单一比较,多综合比较;   有“辨别异同”,多“同中求异”。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今日花几开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今日花几开 应傍战场开   请从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等方面谈谈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6分) 【参考答案】   ①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到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   ②不同之处: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 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 第二首表现了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 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例1.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相关问题。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 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   注: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②岑参,盛唐边塞诗人。安史之乱中,长安沦陷,故有此诗。 今日花几开 应傍战场开 一 应对三“步”曲 一 应对三“步”曲 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一 应对三“步”曲 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读标题 一 应对三“步”曲 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读标题 读注解 一 应对三“步”曲 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读标题 读注解 读诗句(意象、意境) 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