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基础过关全练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商酌 颠沛流离 别扭(bié) 譬如(pì) B.修润 细致肯切 丁卯(mǎo) 妥帖(tiē) C.躬行 一以贯之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D.公寓 付之一笑 累赘(zhui) 拖沓(tā)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B.李强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他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小明上课认真听讲,有疑问及时向老师请教,他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同学学习。 D.三十年来,社会有了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3.关于课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B.叶圣陶先生是江苏苏州人,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本文作者张中行与他有过交往,并且共事过。 C.本文的语言平易质朴,那些旧事被作者娓娓道来,有种醇厚的味道。 D.课文从三个方面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宽:写文章方面要求言文如一,文风方面要求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能力提升全练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有人说,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可以使人在纷扰中恪守平静; _,可以消融彼此间猜疑的积雪; ,可以沟通彼此间的心灵。 ①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②宽容是一座桥梁 ③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④宽容是一束阳光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②③①④ 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 ”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 ②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不久,中国公学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 ③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 ④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