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68924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13448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
  • cover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 ) A.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 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北平和平解放 2.刘伯承和邓小平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它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 ) ①挺进大别山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C. 《兴国土地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 A.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 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 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5.一座城市的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毛泽东也欣然写下“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诗句。这座城市是( ) A. 南京 B. 锦州 C. 扬州 D. 北平 6.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④平津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7.小刚同学在探究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这一主题时,搜集到下面这幅图片。请你判断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A.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8.“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解放战争的进程 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 解放战争的影响 9.古城南京是中国历史一位特殊“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1937年日军大屠杀 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 10.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写道:“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该文字所述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徐州会战 11.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中绘的一幅简图,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转战陕北、战略防御 B.御敌于外、自卫反击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D.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12.历史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通常属于第一手史料。下列四张照片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其中,直接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事件是( ) A. B. C. D. 13.纪念章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下列纪念章见证了( ) A.北伐铁军的胜利进军 B.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C.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4.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15.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威。双十协定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淮海战役 D.解放南京 16.有人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一条船”开始,到“大片船”结束。这里“一条船”和“大片船”所指的事件分别是( ) A.中共一大、渡江战役 B.中共一大、淮海战役 C.五四运动、渡江战役 D.五四运动、淮海战役 17.两岸人民的分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