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80453

1.2齐桓晋文之事 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299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一,下册,必修,统编,语文,-2022-2023
  • cover
1.2 齐桓晋文之事 一、单选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俯不足以畜妻子 畜:养活 B.明君制民之产制:限制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耽误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统治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至于,连词) B.若无罪而就死地(好像,动词)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如果,连词) 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如此,代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B.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C.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D.盖亦反其本矣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B.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C.俯足以畜妻子 D.则牛羊何择焉 5.“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牛何之 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④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⑤未之有也 ⑥莫之能御也 ⑦王之不王 A.①⑦/②/④/③/⑤⑥ B.①③④/②/⑤⑥/⑦ C.①③/②/④⑥/⑤/⑦ D.①③/②⑥/④/⑤/⑦ 6.下列对《齐桓晋文之事》一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孟子善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不见舆薪,挟泰山超北海,缘木求鱼等,均是事例论证。 D.孟子在文中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二、语言表达 7.汉字文化魅力无穷,儒释道文化又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参照下面的示例,从结构特点和蕴含道理两方面对“儒”字和“道”字做简要解析。 佛:左边是“人”,右边是“弗”,合起来仿佛是说“人不要”的意思。这分明是说要摆脱私心的束缚,超脱对外物的追逐,即“放得下”。 儒:    道:    三、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强调重视学校教育的句子是:   ,   ,   。 (2)《齐桓晋文之事》中,说明以身作则可以推广到治理国家的句子是:   ,   ,   。 (3)《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   ,  ———两句,指出“五十者可以衣帛”的前提条件。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