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92947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7743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专题,重点,突破,阶段,思路,研究
  • cover
专题1 有机化学的发展及研究思路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 一、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及应用 1.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先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 B.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C.萃取操作时,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D.萃取操作时,可选择用苯、甲烷、四氯化碳作萃取剂 2.(2022·长沙高二月考)甲、乙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如下,将甲、乙混合物分离应采取的方法是(  ) 物质 密度/(g·cm-3) 沸点/℃ 水溶性 溶解性 甲 0.789 3 68.5 溶 溶于乙 乙 1.220 100.7 溶 溶于甲 A.蒸馏 B.分液 C.蒸发 D.萃取 3.实验室可通过蒸馏石油得到多种沸点范围不同的馏分,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沸点较低的汽油比沸点较高的柴油先馏出 B.蒸馏烧瓶中放入碎瓷片可防止蒸馏时发生暴沸 C.冷凝管中的冷凝水应该从b口进、a口出 D.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液体液面以下 4.把碘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里分离出来,有下列操作步骤: ①静置后分液;②把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倒入分液漏斗;③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再充分振荡;④得固态碘;⑤静置后过滤;⑥在水层加入45%的硫酸得悬浊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⑤⑥④ B.⑥⑤④③②① C.②③①⑥⑤④ D.⑥⑤④③①② 5.实验室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化学原理是2C6H5CHO+KOHC6H5CH2OH+C6H5COOK,C6H5COOK+HCl―→C6H5COOH+KCl。已知苯甲醛易被空气氧化;苯甲醇的沸点为205.3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苯甲酸的熔点为121.7 ℃,沸点为249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乙醚的沸点为34.8 ℃,难溶于水。制备苯甲醇和苯甲酸的主要过程如下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是蒸馏 B.操作Ⅱ首先获取的有机物为乙醚,最后获取的有机物甲为苯甲醇 C.操作Ⅲ主要利用苯甲酸的沸点和水的沸点不同进行的 D.乙醚溶液中所溶解的主要成分是苯甲酸钾 二、有机物分子式及结构式的确定 6.如图是有机物A的质谱图,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9 B.43 C.57 D.72 7.如图分别是A、B两种物质的1H核磁共振谱,已知A、B两种物质都是烃类,都含有6个氢原子,试根据两种物质的1H核磁共振谱推测A、B有可能是下面的(  ) A.A是C3H6,B是C6H6 B.A是C2H6,B是C3H6 C.A是C2H6,B是C6H6 D.A是C3H6,B是C2H6 8.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在1H核磁共振谱中信号强度(个数比)为1∶3的是(  ) A.丙烷 B. C. D. 9.(2021·沈阳高二期中)某有机物8.80 g,完全燃烧后只生成CO2 22.0 g,H2O 10.8 g,则该化合物的实验式为(  ) A.C5H6O B.C6H12 C.C5H12O2 D.C5H12O 10.120 ℃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某有机物(只含C、H、O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在足量O2中燃烧后,将所得气体先通过浓H2SO4,浓H2SO4增重2.7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4.4 g,对该有机物进行1H核磁共振分析,谱图如图所示: 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CH3CH3 B.CH3CH2COOH C.CH3CH2OH D.CH3CH(OH)CH3 11.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及结构模型如下: 该有机物分子的1H核磁共振谱图如下(单位是ppm)。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有机物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有8种 B.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C.键线式中的Et代表的基团为CH3CH2— D.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9H12O4 12.(2022·青岛高二检测)据质谱图分析知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6,其1H核磁共振谱图有两组峰,峰面积之比为6∶1,则其结构简式为(  ) A. B. C. D. 13.已知某有机物A的红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红外光谱可知,该有机物中含有C—O键 B.由1H核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