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609371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一单元《保卫黄河》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91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一
  • cover
课题名称: 九年级下册欣赏课———《保卫黄河》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部表现革命内容、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中国人所喜闻乐见的大型音乐作品,《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合唱版的《保卫黄河》是一首进行曲体的轮唱曲。它以跃动的、生气勃勃的战斗精神构成它的音调特征。先是齐唱,然后在二部轮唱之后,接着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以“龙格龙”的装饰性乐句,增强了生动、活跃的气氛,表现出革命武装在斗争中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千军万马势不可挡,像黄河滚滚洪流,把侵略者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是对作品内涵的提升,正如冼星海所说:“学音乐的人”要“负起一个重责,救起不振的中国”,这种强烈的爱国民主思想在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一是钢琴与交响乐队的配合,犹如黄河怒涛在咆哮,后浪推前浪,革命浪潮越来越高涨;二是乐曲中加入了陕北民歌《东方红》的音调,不仅热情歌颂了伟大领袖毛主席,而且还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光明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周恩来在听了《保卫黄河》后,曾写下“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的题词,这里面所指的呼声正好在《东方红》的旋律中得以体现。(二)学生情况分析《保卫黄河》这首作品创作于1939年,而现在的初中生大多为00后,与作品产生的年代相差了六十多年,而在这六十多年间,中国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初期、文革、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时期,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和作曲家的创作动机了解不多,理解也不深。其二,当代中学生对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比较熟悉和了解,要使学生理解《保卫黄河》并与之产生共鸣有很大的难度。(三)教学方法 聆听、感受、体验、比较、探究与合作,以音乐为本,以审美为核心。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聆听《保卫黄河》的基础上,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认识、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创作风格,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民的影片片段,讨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犯下的滔天罪行,学唱保卫黄河的齐唱和轮唱片段,聆听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探究作品的音乐要素等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明白《保卫黄河》所蕴含的情感、格调、思想倾向和人文内涵等。(三)知识与技能简单了解日本侵华的历史;了解齐唱、二部轮唱、三部轮唱、转调、钢琴协奏曲等相关知识;通过聆听和演唱,体验《保卫黄河》所表现的中华民族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对比分析和演唱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和音色等音乐要素在表达情感和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表现作用。(二)教学难点发展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觉、心灵体验和演唱能力,理解《保卫黄河》所蕴含的跨时代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演唱《爱因为在心中》,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播放《保卫黄河》音频,请学生思考:这两首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可从旋律、节奏、音乐情绪、演唱方法、创作背景等方面进行提示)教师小结:一首是爱在心中,一首是恨在心中。 学生演唱、体验。学生回答。 展开 《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 播放战争视频,提问:你看后有怎样的感想?师生讨论后回答:影片真实地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所犯下了滔天罪行。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日本侵略者残害中国百姓、践踏我们美好河山的历史。 学生观看视频,并说出自己的感想。 深入 《保卫黄河》的演唱形式 复听《保卫黄河》,思考:作品通过哪些演唱形式来表现仇恨、怒吼等情绪?请同学们按顺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