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17350

第二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课件(共30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5900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第二,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二 单元 单元研习任务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 鲁迅和沈从文都十分关注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但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却有很大的不同。研读本单元的两篇小说,完成下列任务。 1. 通读《阿Q 正传》全篇,思考几个问题:鲁迅说他写《阿Q 正传》是因为“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怎么理解鲁迅的创作动机?有人说阿Q 的“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也有人说“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摆脱绝望处境的一种常见的精神反应,对此你怎么看?在老师指导下,搜集并阅读相关评论,围绕“说不尽的阿Q”这个话题,形成自己的看法,与同学讨论。 2. 汪曾祺在《又读〈边城〉》中说,“《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又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你是否有类似的阅读感受?循着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去思考探究,形成对作品的理性认识。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评论,看看这些评论中有哪些说法可以支撑或者丰富你的观点。然后以《〈边城〉中的“矛盾”》为题,写一个发言提纲,在班级或者小组内交流。 | 思路点拨 | 本题考查深入阅读、深入探究、多角度思考以及文学评论的能力。“怎么理解鲁迅的创作动机?”是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探究,可从鲁迅谈创作的一些文章(如《〈呐喊〉自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探寻答案。对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的理解,可在阅读课文以及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对“《边城》中的‘矛盾’”的思考,要找出其“矛盾”之处,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 | 参考示例 | 1.(1)怎么理解鲁迅创作《阿Q 正传》的动机? 从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看,在日本学医时,许多体格健壮却精神麻木的中国人围观一个同胞被日本人砍头的事件,让鲁迅意识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候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 从鲁迅作品的选材特点看,鲁迅的作品“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 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而当时的鲁迅认为最须急切疗救的,正是未庄那样“病态的社会”和阿Q 那样“病态的灵魂”。 从鲁迅思想家的担当看,他热切而不懈地关注人,思考人类、人生、人性等普遍性问题。在他那里,人生探索与哲学思考一致,文学典型塑造与国民的共性反思并存。鲁迅正是通过揭露和批判中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 (2)“说不尽的阿Q”———对阿Q“精神胜利法”内涵的理解。 观点一:“精神胜利法”是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 “精神胜利法”不仅仅是中国下层民众所特有的一种“劣根性”。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近代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于是,他们便形成一种“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 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的畸形变态心理,追求精神上的胜利。同时,他们又以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下层劳动人民,对人民进行封建麻痹教育,使无数同阿Q 一样的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不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最终,“精神胜利法”成为我们民族落后的“国民性”的集中体现。 观点二:“精神胜利法”是人类所共有的一种心理特性。 许多外国评论家谈到阿Q 时都指出过,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