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28668

《乡土中国》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8次 大小:33704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乡土中国,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乡土中国》导读激趣课 课型:新授课 课时:6课时 时间: 教学目标:1、《乡土中国》内容与价值介绍。 2、《乡土中国》的学习规划设计。 3、阅读方法的指导(浏览、精读、品读),提升阅读鉴赏能力。(难点) 4、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调查问卷 1.你读过的整本书数量? 2.你今年读过的整本书数量? 3.这些书里,学术著作占比多少? 4.你每天可以接受的课下阅读时长? 5.你愿意立flag阅读打卡吗?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了解《乡土中国》文本的价值和现代价值。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4.掌握阅读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自学指导,紧扣教材。 自学指导(一) 1.《乡土中国》这是一本什么书? 2.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文本的价值和现代价值) 3.应该读到何种程度? 4.怎么读?(阅读方法) 自学指导二:(时间:8分钟) 1.完成《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及拓展阅读计划表 2.归纳阅读社会学理论著作的方法。 四、学生自学,独立思考。 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自学展示,精讲点拨。 自学指导一: 1.《乡土中国》这是一本什么书? 这是一本社会学领域的学术著作,中国社会学奠基之作。 这是根据费孝通先生在1946年大学授课时的内容整理而成的14篇文章。 这本书回答的是“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这本书提出了传统中国“乡土本色”这一观点,分别从社会文化、结构、秩序及社会变迁等方面作了论述分析。 这本书告诉我们,传统中国因其小农经济的特点而具有了植根土地、安土重迁、聚村而居、熟悉信任、而村落之间又孤立隔膜的特点,此谓“乡土本色”。 2.为什么要读这本书?(文本的价值和现代价值) 学术价值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著述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中国基层社会的面貌。全书主要探讨了差序格局、男女有别、家族、血缘和地缘等。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陈雨露说:“《乡土中国》是讲述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治理结构的代表作,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1、展示一张中国人的小区花园种菜图与美国住宅前的草坪图。同时展示一则新闻《中国人的种菜天赋,把外国人都惊呆了》: 中国人现在种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在他家里终会发现一些种植出来的绿色植物,如果有条件还会开垦出来一片土地,自己种菜吃。在种菜技艺上,中国人和外国人也有很大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种菜的农民一生也只会重复种植一些蔬菜,而我们中国人种菜似乎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只要给一把锄头一包种子总能种出一片菜地出来。 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种菜,你能用你的理解来解释么?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种菜,教师从《乡土中国》中找到理由,给出回应。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村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