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44311

人教版八下美术第一单元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4068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PPT,23张,课件,一课
  • cover
(课件网) 俭 年年有余 (年画) 现代 于宝俭 此画采用传统的年画“逢年有余”的题材,但在四周加上十二生肖的形象,表现含义就变成了“年年有余” 击鼓说唱俑 陶塑 【东汉】 这一陶塑人物手舞足蹈眉飞 色舞,生动的表现出古代说 唱艺人绘声绘色的激扬神情 黄河船夫曲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杜键 1963 《在激流中前进》是一首"力"的颂歌;是坚强与勇敢的颂歌;是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颂歌。船工们齐心协力波及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从而知道了在生活的激流中,也只有稳掌舵、紧划桨,奋勇前进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黄河激流》原名为《在激流中前进》。创作始于1962 年,完成于1963 年,历时两年。是画家在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为此,画家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宋家川等处在险急河段的黄河渡口体验生活,蒐(sou)集体创作素材。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文革”中,此作品被冠以隐喻“载舟之水可以覆舟”,“把矛头指向无产阶级专政”的罪名受到批判,致使原作被毁。1991 年底,为参加“二十世纪·中国”画展,画家重画此画,尺寸比原图略小,画面亦与原作小有差异。 原大小为:14.8厘米X528.7厘米。 杜键作的《在激流中前进》也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作品。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艄(shao)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 杨柳浴禽图 朱耷 清代(中国画) 洪荒风雪 中国画 黄胄 1955年 你能否解读出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杨 柳 浴 禽 图 朱 耷 纸本水墨纵119厘米横58.4厘米。此幅是前幅《树石八哥图》的变体。八哥的姿势画法完全相同,可见八大山人自己对这一形象的塑造相当满意,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八大山人那些潇洒随意,看似漫不经心的作品是经过了如何仔细推敲才创造出来的。在构图处理上与前幅不同,以八哥为全画视觉中心,采取上虚下实的手法,而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即他自己所说的"阴骘阳受"的处理手法。如下部树干、湖石、土坡中留出三大块空白。上部杨柳枝条迎风摇曳,寥寥数笔,又分割出若干块空间,虽虚而实,有密不透风之感。最后题款和印章与主体八哥成倚角之势,以补虚中之不足。此幅画面笔墨虽简而构图饱满,境界廓大,表现了春风和熙、万物萌动的无限生意,与前幅情调大异其趣。 洪荒风雪 黄胄 《洪荒风雪》的构思得之于作者青藏公路行程中的切身感受。当时他和同伴们在大戈壁滩艰难跋涉一个星期,不见人烟,突然,远处传来驼铃声,使他们精神为之一振。一队地质队员迎面而来,这意外惊喜令人永生难忘,从而创作了《洪荒风雪》。作者以仰视的角度突出表现了几个地质队员骑着高大的骆驼行进在风雪弥漫的荒原上的情景,作品中人物乐观、豪迈,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这正是黄胄艺术的特点。 孤单痛苦 豪迈乐观 狼牙山五壮士 油画 1959年 詹建俊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狼牙山五壮士》在创作初期在油画界引发了很多争议。他在历史题材画里面开始使用象征性的处理办法,画面抓住了五壮士跳崖的瞬间,人物的组织不是自然的真实,而是象征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