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55662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教学设计_临安春雨初霁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53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教学设计
  • cover
《临安春雨初霁》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含蓄表达情感的风格。 2.对比阅读,在比较中感受作者不忘初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重难点】 感受作者不忘初心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陆游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学习过程 任务一 初读诗歌 整体感知 任务设计: 1.读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你心中陆游是怎样的形象?结合学过诗词分析。 生于北宋灭亡之际的陆游,少年时便深受家国观念的耳濡目染,一生致力于光复中原这一伟大使命。年少步入仕途希望为国家出力尽忠,但仕途坎坷,由屡遭佞臣算计,空有一身报复,可怀才不遇。 从他的诗词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家国理想。例如《关山月》中“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强的表现出了陆游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又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里写到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空怀壮志,不得国家所用时,梦中依旧是冲锋陷阵.为国杀敌的场景。 3.本诗的陆游是你认识的陆游吗?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好像不是 这首诗一改了 “铁马冰河”.“中原干戈”的恢宏壮阔气势,而像田园诗词一般悠闲无事,给人感觉不像出自陆游之笔。 任务二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任务设计: 1.了解写作背景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他已经六十二岁。年少轻狂.不畏世事的年纪一去而不复返。留下的是对南宋朝野黑暗腐败的失望与惋惜,对祖国不得统一的痛楚。自从王炎调离川陕后陆游一直难得重用。淳熙十三年,陆游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赶到临安觐见,住在西湖边某个客栈等待皇帝召见。老骥伏枥,岁近暮年的陆游看到此时西湖怡人又想到边疆战况连连,在这种繁华与战乱的反差之中完成诗作。 2.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有什么含意? 显得不合乎情理,对一生奋斗不息.始终矢志不渝地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的陆游来说,授之以权,使之报国有门,竟会引起他“谁”的疑问。 联系背景陆游时年已六十二岁,不仅长期宦海沉浮,而且壮志未酬,又兼个人生活的种种不幸,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发出悲叹,说出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诗人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令人想起江南湿漉漉.明艳的春色,浓而淡,淡而又深,深而且远,清新隽永。 4.颔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①抒发了自己的郁闷与惆怅。“一夜”意为“整夜”。 诗人在“小楼” 整夜“听春雨”,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心头。含蓄深蕴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②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传来了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骀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形象而有深致。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含蓄而又深蕴。 过渡语:在这明艳的春光中,诗人在做什么呢 于是有了五六两句。 5.颈联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补充:陆游素来有为国家作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