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657233

《加莱义民——悲壮的历史再现》(自学)课件(共27页)+教案

日期:2024-10-20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1次 大小:100592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加莱义民——悲壮的历史再现,自学,课件,27页,教案
    (课件网) 年级:九年级 学科:美术(人美版下册) 美 术 加莱义民 ———悲壮历史的再现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他出身平民,从小喜欢美术,14岁时随老师学画,后又学习雕塑。19岁起靠制作装饰用的石雕维持生活。1875年的意大利之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对他的启发很大。以后,他又在法国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和雕塑,进一步奠定了他以后从事雕塑创作的基础。他一生创作了一系列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他敢于突破常规、努力探索与题材内容相适应的新的艺术形式的创新精神。 艺术风格: 一种特征是刻意造就粗糙表面和粗犷造型的颇有个性的风格。另一种其特征是抛光的表面精细的外形。 巴尔扎克像 (青铜 高280厘米) 1889年 罗丹认为《巴尔扎克像》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纪念碑作品之一。 罗丹说:它是我一生中创作的顶峰,是我全部生命奋斗的成果,我的美学原理的集中体现。 思 (局部 大理石 高74厘米) 1886年 地狱之门 (青铜 高650厘米) 1880年—1917年 思想者 (青铜 高186厘米) 1880年—1900年 加莱义民(雕塑 青铜 高230厘米) 1884—1886 英法百年战争 1337年至1453年,英法两国因争夺富饶的佛兰德斯和英国在法国境内的封建领地而引发了战争,最后以法国获得胜利而告终。法国夺回了除加莱城以外的英国在法国境内的全部领地,为15世纪末法国基本实现政治上的统一、经济逐渐复兴打下了基础。 加莱义民 加莱是法国北部靠近英吉利海峡的一个城市。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被英国军队围困,全城处于饥荒之中。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提出的解围条件是,加莱城必须交出六个最高贵的市民任其处置,并且要求这些人在走向英军军营时,必须光头、赤脚、颈上套着绳子,并带上加莱城门的钥匙。于是,加莱城就有六位市民挺身而出,愿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全城人的生命。 据仅有的一篇历史记载,知道了其中四个人的一点极其简单的情况:最年老的是欧斯塔斯·德·圣彼爱尔,他很富有;在他身旁的拿着城门钥匙的中年人是两个女孩的父亲;第三位、第四位是兄弟俩。1884年,法国加莱市政府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决定为欧斯塔斯创作一座纪念雕塑。罗丹接受了这一创作任务创作了这座《加莱义民》。 罗丹为了表现“加莱义民”这个真实而又崇高的历史事件,打破了过去传统纪念碑雕塑常用的象征手法,采用了如实表现的手法,即选取六位义民从加莱城走向英军军营时的那一重要历史时刻,着重刻画这六位英雄在赴难前所表现的悲壮而又复杂的心理状态。作品艺术地再现了英法百年战争中加莱城所发生的那一页悲壮的历史。 他很年轻,愁眉苦脸,无限忧伤,对这突如其来的生死抉择,似乎有些无奈,但他依然紧跟着前面的人往前走,而且伸长了颈项,任凭敌人处置。 他显得比较坦然,摊开双手,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他们是兄弟俩。毕竟比较年轻,在这灾难面前,其中一个痛苦得双手抱着头,心情显得比较复杂,但他们依然往前走,这本身就表明了他们自我牺牲的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他叫欧斯塔斯。他低下了头,但毫无恐惧,从容前进,以此鼓舞着后面的人。 他手里拿着将要交给英军的钥匙,昂着头,挺着身子,坚毅地往前走。拿着钥匙的双手显得特别长,它增强了对人物悲壮、沉重心理的刻画。 群像富有戏剧性地被排列在一块象地面一般的低台座上。这六个义民的造型各自独立,然而其动势又相互联系着。组雕是一个整体,是一种充满着可歌可泣的义举形象的整体。罗丹以彻底逼近真实和深入探索的精神,尖锐的心理刻画和强烈的性格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