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荡的春秋时期 练习 一、选择题 《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这说明 A.周朝政局稳定 B.周王室地位下降 C.诸侯国和平共处 D.周天子实力大增 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A.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周天子注重节俭 D.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融合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我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史记·周本纪》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 ①周王室地位下降 ②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 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弱,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的哪一时期 A.尧舜禹时期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井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①周王室衰微 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战争 ④先后出现多个霸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 3 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 次,朝晋 20 次。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方面有什么特点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秦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予诸侯 D.同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势力强大 周襄王曾低声下气地向郑国“请盟”,后来又接受晋候召唤,参加诸侯召开的会议。这表明 A.周王已失去“共主”尊号 B.周王室地位严重下降 C.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周王室权威有所恢复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同时朝齐 11 次,朝晋 20 次。这种对比说明了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殉葬用七鼎。据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周王室地位的衰落 B.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C.贵族生活更加腐败 D.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变迁如下,其中铁农具开始出现于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农具 A.远古人类时期 B.原始农耕时期 C.商朝时期 D.春秋时期 《论语》中说:“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