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8452

第11课 古代日本 导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7次 大小:3378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1课,古代,日本,导学案,解析
  • cover
第11课 古代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6世纪前日本的状况;能简单说出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准确无误地简述大化改新的内容和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了解武士集团形成的原因及幕府统治的建立。(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通过小组讨论,能用语言准确表达日本大化改新对我们的启示;弄清幕府与天皇朝廷之间的关系,认识武士道的实质。(历史解释) 重难点: 1.重点:大化改新。 2.难点:认识武士道的实质。 知识梳理: 1.6世纪前的日本 (1)大和:5世纪,本州部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最高统治者称“大王”,王室和贵族有私有领地。 (2)部民制度: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称“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称“海部”。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冶部)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2.大化改新:从646年开始,孝德天皇仿照唐朝典章制度,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1)大化改新内容: 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央派官治理。 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并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把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2)大化改新影响(意义):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3)大化改新感悟(启示):要善于向先进国家学习;要善于学习外来先进事物;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 3.武士和武士集团 (1)日本庄园的建立: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贵族、豪强、寺院大量购买、兼并土地,建立庄园。 大庄园特权:“不输不入”(既不向国家纳税,也不准地方官进入)。 影响:中央对地方失去控制能力,社会动荡。 (2)武士集团的建立:地方豪强为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武士集团的成员称为“武士”。 (3)武士团与朝廷关系:武士团有时代表庄园利益与地方政府对抗,有时也响应朝廷号召去征战。 4.幕府统治时期的到来(在日本长达近700年) (1)幕府形成:12世纪,镰仓幕府。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后,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2)幕府权利: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国家大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武士道:武士集团的长期统治,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练习巩固: 基础题 1.奈良是日本史上首个正式都城———藤原京的所在地,奈良时代的日本吸收了大量唐朝的文化和制度,一时之间, “唐风洋溢奈良城”。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大和政权的建立 B.大化改新的影响 C.幕府统治的强化 D.明治维新的推动 2.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统治者颁布诏书,宣布仿效唐制,至八世纪中叶,与唐朝律令相仿处达420余条之多。与此相关的是( ) A.大和政权的建立 B.大化改新的进行 C.幕府统治的确立 D.明治维新的实施 3.下图呈现的内容反映日本( ) A.幕藩体制的形成 B.天皇制度的巩固 C.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D.军国主义体制的建立 4.603年,日本圣德太子以儒家五常思想“仁礼信义智”为基础,在最高位加上“德”,形成“冠位十二阶”,各阶以相应的颜色作为区分,体现身份差异。这一举措凸显了日本( ) A.吸纳外来文化的创造力 B.大力发展民主政治 C.对中华制度的复制能力 D.努力践行民主思想 5.某考古队在奈良发现一块8世纪的木简,其上记载:“废除世袭氏姓,仿唐制设国、郡、里,田土归于公家。”该木简记录的改革措施最可能出自( ) A.大化改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