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做一个指南针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指南针的历史,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第二部分是制作指南针活动。本单元教材内容中,通过前四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磁铁有磁性,能吸引铁、镍等材料,知道磁铁具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并且认识和使用了指南针。本课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应用,定位在指南针的制作层面,引导学生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并在制作过程中认识磁化现象。本课将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相关学习要求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之所以选择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是因为它的制作相对容易一些,同时水浮式指南针也是指南针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改进。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的求知欲是非常强烈的,有很多学生对前面所认识的磁铁能够指示方向的性质产生联想,所以制作一个指南针能较好满足学生对指南针进一步研究的需求。但是,低年级的学生专注力不能持久,在科学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比较弱,需要老师搭建一定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聚焦任务,降低学习难度。此外,低年级学生识字少,书写速度慢,需要老师积极鼓励他们用画简图、口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尽量减少一些无谓的动手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制作指南针,认识到指南针中的指针是一个小磁针,可以指示南北方向。 科学思维:通过综合分析指南针结构的各要素,能合理选择适当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探究实践:在自制磁针的实践过程中,能用口述、画图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能用水浮法完成简易指南针的制作任务,并进行合理改进。 态度责任:在设计和制作指南针的活动中,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表达自己的改进意图和方法;能感受到指南针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综合分析指南针结构的各要素,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一个指南针。 难点:能分析制作、测试和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盒式指南针、条形磁铁、钢针、大头针 学生:1.每组提供钢针、吹塑纸、带水的塑料碗、条形磁铁、大头针、剪刀;2.指南针设计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入主题(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盒式指南针 1.提问:古时,人们在海上航行时,会通过观察太阳、月亮等自然现象来辨别方向,可一旦遇到阴雨天气,这种办法就失效了,船员们在茫茫大海中又该依靠什么来指示方向呢? 2.出示指南针发展图片。 提问:古人很早就开始探索指示方向的仪器,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呢。老师手里有一个指南针,它最初的形态可不是这样,指南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史呢? 3.揭示课题:你们想自己来制作一个指南针吗? 【设计意图】通过古代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指南针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同时初步经历指南针的发展历史,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指南针的兴趣,聚焦本课任务,为接下来投入设计制作指南针活动做铺垫。 二、明确问题,设计制作(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钢针、吹塑纸、带水的塑料碗、条形磁铁、大头针、剪刀、指南针设计评价单 1.出示任务:制作一个简易指南针。达成标准:①能指示南北方向;②具有稳定的结构;③使用方便。 (1)提问:你认为指南针能指示南北方向,最主要依靠哪个部分? (2)教师将指南针中的磁针拿在手上,追问:现在,它还能指示南北方向吗? (3)明确标准①要点:磁性指针;自由转动。 2.提供材料,设计指南针。 (1)出示实验材料,激疑:怎样利用这些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