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72249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111(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5次 大小:332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
  • cover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111期) 文化知识篇 18个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归类(三) 11.【也】 (1)句末语气词 ①表示判断语气。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例:雷霆乍惊,宫车过也。(《阿房宫赋》) ③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④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 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表示祈使语气。 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 (2)句中语气词。 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以舒缓语气。 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3)与“也”有关的复合虚词 【……之谓也】【其……之谓也】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例: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也欤】表疑问,相当“么”。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Ⅰ)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不译 (2)(2020·新高考Ⅰ卷)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 也: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不译 (3)(2020·江苏高考)以人灼骨之痛,博己一快也? 也:语气助词,表示疑问语气,译为“呢” 12.【以】 (1)作介词 ①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例: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 例:秦亦不以城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以八月十三斩于市。(《谭嗣同传》) ⑤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⑥表示依据,译为“按照、根据”。 例: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 (2)作连词 ①表并列或递进,译为“又、而且、并且”等。 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②表目的,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来”“用来”等。 例: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表因果,译为“因为”。 例: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④表修饰关系。 例: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 (3)作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4)作动词 ①以为,认为。 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用,任用。 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5)与“以”有关的复合虚词 【以为】 ①认为,把……当作或看作。 例: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②把……作为或制成。 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例: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 【有以】【无以】意思分别是“有用来……的办法”“没有用来……的办法” 例: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链接高考】 (1)(2020·全国卷Ⅱ)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 以: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2)(2020·全国卷Ⅲ)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 以:介词,表处置,译为“把” (3)(2020·全国卷Ⅰ)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 以:介词,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 13.【因】 (1)作介词 ①依照,根据。 例: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②依靠,凭借。 例: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③趁着,趁此。 例: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 ④通过,经由。 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因为,由于。 例:恩所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