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72278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120(含答案)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312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
  • cover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120期) 文化知识篇 中国青年 欣逢盛世 01 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 我们的答卷正在写就。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青年与时代」 02 于高山之巅,方见大河奔涌;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青年格局」 03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 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青春、少年奋斗」 04 正是青春信仰让我们的精神天空更为辽阔, 正是青春追求让我们的时代画卷更为绚烂, 正是青春志向让我们的奋斗坐标更为高远。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青春奋斗」 05 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奋斗两个字写在每一代中国青年的基因里。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青年奋斗」 06 乐观、向上、从容、自信,这是疫情当下的中国青年给人们留下的直观印象,更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他们的精神力量。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青年印象与精神力量」 07 当前行的接力棒交接到当代青年手中的时候,(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湘语文 鲜素材)他们毅然挺起坚实的臂膀,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奉献与责任绘就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 ———《人民日报》 「适合主题:青年担当与奉献精神」 08 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青年突击队,到把奋斗身影定格在乡村希望田野上的青年第一书记,从“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戍边英雄,到奔赴偏远地区播撒梦想的支教群体,无数事实表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青年形象、青年担当」 位卑未敢忘忧国 01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0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 0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04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赠萧瑀》 05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 06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07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08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09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1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 作文素材篇 《长津湖》写作素材(二) 3 模拟作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0 年 10 月,为保家卫国,为和平正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志愿军在装备极其落后、物资极为匮乏的条件下,与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以美军为首的十六国“联合国军”血战三年,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 上世纪 60 年代,河南省林县人民,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 1500 公里的、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人工天河”———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 为什么志愿军能不畏强敌,打出军威、国威?为什么普通农民能创造人间奇迹?当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就更加重要! 上述材料激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 人无精神难自立 国无精神难富强 古往今来,在物质条件不足时,精神意志总能激荡起催人奋进的无穷力量。从志愿军战士饮冰卧雪、血战三年却能不畏强敌,打出军威、国威,到河南林县百姓,仅靠一锤、一铲、两只手却创造“人工天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