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679652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下第一单元选听《梅花引》教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2165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九下,第一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听《梅花引》教学设计 课题 《梅花引》 单元 一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梅花就以其铮铮傲骨、坚切高洁的品格成为我国传统文人理想中完美人格的载体和象征,给予了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获奖作品 《梅花引》就是一首集古韵和现代审美于一体的新时期艺术歌曲。其典雅古朴的歌词、流畅优美的旋律,令人耳目一新,是一首雅俗共赏、深受听众喜爱的声乐作品。歌曲以古典传统词牌名《梅花引》 为题,且歌且诗,赋子梅花另一种情杯,让听众在音乐中感受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坚守理想、坚守信念,不为名利所动的情怀。 学习目标 结合欣赏内容,引导学生探究,以“百卉含英”人文主题为明显,“艺术歌曲”为暗线,结合《梅花引》的赏析,探究我国艺术歌曲创作的发展变化。通过欣赏歌曲《梅花引》,能够了解音乐创作常用方法———同头换尾”,体会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了解歌曲艺术价值,并用“同头换尾”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从歌曲结构、演唱方法、歌词、旋律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知。艺术表现:通过欣赏歌曲《梅花引》,能够了解音乐创作常用方法———同头换尾”,体会其在音乐创作中的作用。 创意实践:了解歌曲艺术价值,并用“同头换尾”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文化理解:学习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感受梅花的坚韧品格及作者坚守坚守理想的情怀。 重点 从歌曲结构、演唱方法、歌词、旋律发展等方面进行梳理,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知。 难点 了解歌曲艺术价值,并用“同头换尾”创作手法完成旋律编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自古以来,梅花就以其铮铮傲骨、坚韧高洁的品格成为我国传统人文理想中完美人格的象征,给予了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请同学们朗诵几首关于梅花的诗词。今天我们讲欣赏一首集古韵与现代审美于一体的新时期艺术歌曲———《梅花引》介绍《梅花引》 学生朗诵朗诵作品范例:《梅花》———北宋王安石《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从学生熟知的诗词朗诵作品入手,尾学生理解梅花的人文寓意,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梅花引》做铺垫。 讲授新课 初次聆听歌曲(1)教师播放音频(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思考2、了解《梅花引》的艺术特点这首《梅花引》 歌词隽永典雅,创作手法高超。作者用“独”“望”“守”“笑”“等”“赠”等词形象地描绘出寒冬时节,清香幽然,孤立枝头的梅花渴望与知音相遇、相知的情怀,期盼用一缕清香唤醒浩荡春风,迎来百花争艳的春天。再次聆听歌曲(1)歌曲的第一段由几个乐句组成?(两个)(2)主要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同头换尾)教师介绍“同头换尾”(1)《梅花引》中第一处“同头换尾”(2)《梅花引》中第二处“同头换尾”引导学生进行“同头换尾”编创旋律6、播放音频,轻声哼唱7、播放男声独唱视频:说一说与女声独唱有什么异同?8、作业布置:请你搜索外国的艺术歌曲代表作品以及中国的艺术歌曲代表作品,聆听并分享。 1、学生聆听歌曲(1)音乐情绪时怎样的?(2)歌曲的曲式结构是怎样的?(不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2、了解《梅花引》的艺术特点3、再次聆听歌曲,思考:(1)歌曲的第一段由几个乐句组成?(两个)(2)主要的创作手法是什么?(同头换尾)4、学生理解“同头换尾”(1)《梅花引》中第一处“同头换尾”(2)《梅花引》中第二处“同头换尾”5、学生进行“同头换尾”编创旋律。6、播放音频,轻声哼唱7、播放男声独唱视频:说一说与女声独唱有什么异同?8、作业布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