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92884

8.3《党费》(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295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党费,教学设计,统编,高二,语文,选择性
  • cover
《党费》教学设计 ①《党费》通过讲述黄新同志从事地下党工作时候的扣人心弦的故事,体现了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②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分析小说运用细节和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所表达的情感。注意体会和把握地下工作者对党的忠诚和忘我的牺牲精神。例如:黄新珍藏的镰刀锤头和县委的印章都还鲜红的旧党证。 1.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情感及主旨。 3.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探究细节描写并分析黄新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情景导入 立志写尽革命长征故事: 他深入革命根据地,几次重走长征路,访问当地群众和红军老战士、老赤卫队员;他采访了100多位第一次授衔的老将军和9位元帅,并在其中的几位元帅身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他每到一处,凡有革命历史博物馆,必去参观,并把他认为有用的资料仔细地记录下来;只要是有关红军题材的资料,他都要借来抄写成册,那时没有复印机,他都是在业余时间、工作间隙用钢笔抄写。 他———被人称为“故事篓子”的王愿坚。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王愿坚(1929-1991),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县人。少时在家乡求学。1944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在部队历任宣传员、文工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社记者、文艺千事、编辑室副主任等职。在战争期问,随军行军、作战,亲见许多英雄事迹。为了配合部队政治教育,曾写过一些小戏和演唱材料。 1952年后任 《解放军文艺》编辑,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编辑。1953年秋,他到福建东山岛采访。同时访问了革命老根据地,了解了许多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和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 1954年3月 《解放军文艺》发表了他的报告文学《东山岛》。同年12月该刊又发表了他的小说处女作《党费》。1956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同年他的小说集 《党费》出版。 善于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红军的战斗生活,是他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出版的主要著作还有短篇小说集《珍费的纪念品》《普通劳动者》《后代》《亲人》《小游击队员》《王愿坚小说选》等。 2.故事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3.解题 “党费”,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 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拓展: 十七年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到“文化大革命”(1966)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十七年文学呈现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这一阶段的作品题材大约有三个:歌颂、回忆、斗争,即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人民;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来说,突出点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上。综观十七年文学史,大部分作品中的人物都是英雄。这些英雄大多具有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坚强勇敢的特征。 环节二:初读感悟 1.明确字音。 围剿(jiǎo) 偏僻(pì)  惬意(qiè)  蓦地(mò)  八角坳(ào) 熨帖(yù tiē) 打量(liang) 髻子(jì) 譬如(pì) 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