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08993

4.1《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832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2022-2023,学年,统编,高中
  • cover
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沈英甲教学设计 课型: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体悟选材特点、细节描写的魅力以及结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袁隆平的高贵品质中表现出的情感美和本文的结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二)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人物通讯的新闻体裁,掌握这一体裁的写作特点。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快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新闻特写的细节描写、场景描写以及表现人物的手法和技巧。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新时代劳动者责任担当与使命,理解他们的人生选择,继承他们为祖国、社会和人类的进步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分析探究袁隆平的创新精神和高尚品质。 (二)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写作背景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他研究杂交水稻50多年,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他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袁隆平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悉心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三)人物介绍 袁隆平(1930-),大学文化,1954年4月参加工作。历任湖南省安江农校教师,省农科院讲师,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省政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现在,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六十年代以来,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中国在矮杆水稻、杂交水稻育种和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上三次领先世界水平。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在中国推广后,中国的水稻单产从四百公斤左右提高到六百公斤左右,近二十年内为全国增产粮食三千多亿公斤。 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表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国际上的同行们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四)题目解说 文题正标题引用了毛泽东同志1959年写的《七律到·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美之情。 副标题,点明了所报道的人物是袁隆平,同时也告诉了读者他所获得的荣誉。 (五)层次结构 思考:这篇人物通讯写了哪几方面?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明确: 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 ①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写他的工作态度和方法,注重实践,勇于探索。 ②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写他的学术品格,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 ③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写他的道德操守,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④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写他的理想志向,目标远大,不断进取,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六)全文分析 活动1:在学生已经预习的前提下速读。关注文章整体结构、标题、首段(句)、尾段(句)、观点评论句、反复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