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749867

12 端午节 教案—湘美版 美术三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3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5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端午节,教案,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
  • cover
第12课 端午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屈原其人其事、端午节的来由与相关习俗,感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做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了解端午香包的特点与用途,在制作香包的过程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和耐心的作风,发展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掌握龙舟及人物的表现方法,能将赛龙舟场面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感受赛龙舟时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勇夺第一的精神,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享受创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菱角”香包的折法 教学难点 如何用彩纸装饰香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纸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感受 1、谈话: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它的来历吗?有什么习俗? 2、欣赏各种端午节气的庆祝物件,如:粽子、香包、艾叶、菖蒲、龙舟等。 二、方法学习 1、展示纸折香包实物,请你仔细观察: ①纸折香包有几个面? ②还有哪些小配件? 2、请学生上台拆香包: ①拆开后是什么形状?(长方形纸条,尾端为三角形) ②纸条上装饰的图案有什么特点? 3、教师示范折剪纸香包 ①剪掉尾端三角形,将靠近尾端的六个小三角形进行装饰后,沿折叠线朝箭头方向折叠,包折成六面体。 ②将香料放入小三角锥里,继续朝箭头方向折叠。 ③将尾端三角形插入口内,折叠成香包。 ④装饰完成。 三、自主表现 1、作业要求:课本P37页学习活动一,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尝试用卡纸折叠一两个纸香包,做到棱角分明。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四、欣赏评价 五、知识延伸:香包因地域不同,工艺也各具特色,有缝制、刺绣、包扎等。 第二课时 一、欣赏感知龙舟文化 1、听划龙舟的录音或观看赛龙舟视频。 提问:①知道这是在举行什么活动吗? ②划龙舟这一项活动是怎么来的? ③你们有没有见过划龙舟? 当时的场面是怎样的? 2、小结,板书课题。 二、学画龙舟 展示龙舟图片,观察思考: 1、一艘龙舟有哪几个主要的部分组成? 还有哪些小配件? 2、看了这条龙舟,你觉得最难画的是哪个部分?龙舟以什么为元素设计的? 3、龙是什么模样的?出示课件。 学会了画龙,画龙舟头就很容易了。 4、教师示范画龙头。 三、学画人物 1、仔细观察龙舟上的人物都在干什么?比赛时他们是如何分工的?(他们缺一不可) 2、尝试画一画:用线描的方式画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动作。 3、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构图指导 1、龙舟上的人物,拼摆游戏:找一找这些运动员在龙舟上的合适的位置,并把他们摆上去。 2、画面整体构图。 五、尝试创作 作业要求:课本P39页学习活动一,感受划龙舟热闹激烈的场景,并将它画出来,注意人物动态的刻画和场景的渲染。 教学板书 端午节 历史 方法 教学反思 本周我执教了《端午节》公开课,在本课教学中我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将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教师要做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 《中国诗词大会》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节目,教师创设线索答题环节,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描述再一次了解屈原的地位。通过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2.走进屈原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通过提问交流法让学生说一说对屈原的了解,抒发情感,教师适时播放沙画作品———《端午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并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端午节习俗。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学习。 3.揭示课题 通过跟学生的交流,自然的引出本课课题《端午节》及端午香包这一教学内容。 4.小组探究 教师将学生分成6组,请小组成员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依次探究并书写小组成员交流后的答案。通过学生观察分析香包实物,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