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753372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下第二单元第2课时《谁说女子不如男》教案

日期:2025-05-0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2134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九下,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谁说女子不如男》教学设计 课题 《谁说女子不如男》 单元 二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豫剧主要流传于北方的地方剧种之一,又名河南梆子。用河南方言演唱,属梆子腔系。伴奏乐器以板胡为主,还有小三弦、二胡、笛子、梆子等。代表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对花枪》等。《花木兰》故事取材于北朝长篇乐府民歌《木兰诗》,描绘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使豫剧的代表剧目之一。这个唱段,剧情表现的行军途中,当花木兰听到有军士说“天下苦事都叫我们男子做了,这女子们成天在家,为了开导这位军士,花木兰列举事实说明妇女的功绩,得出“女子们哪一点不如男的结论”。教材以常香玉的唱段为范本,突出了常香玉唱腔字正腔圆、韵味醇厚的特点。 学习目标 通过听、看、唱、做、表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戏曲唱腔、行当等相关知识的了解2、在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后,能够学唱、表演豫剧片段。4、在欣赏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 感知豫剧唱腔的韵味,体验豫剧唱腔的艺术魅力。艺术表现: 在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后,能够学唱、表演豫剧片段。创意实践: 通过听、看、唱、做、表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戏曲唱腔、行当等相关知识的了解文化理解: 在欣赏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重点 通过听、看、唱、做、表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中国戏曲唱腔、行当等相关知识的了解 难点 在加深对中国戏曲艺术的印象后,能够学唱、表演豫剧片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中的剧种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 欣赏视频:这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 教师以视频导人,引导学生对剧种的关注,为学习做淮备。 讲授新课 简介豫剧《花木兰》,引导学生了解剧目。故事取材于北朝长篇乐府民歌《木兰诗》,描绘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使豫剧的代表剧目之一。2、教师简介豫剧。3、教师播放视频《谁说女子不如男》,引导学生思考:(1)这段唱腔刻画了花木兰怎样的性格特点?(2)总结豫剧又怎样的唱腔特点?4、引导学生探究回答。5、了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6、实践体验:引导学生用河南方言学说:“谁说女子不如男”7、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聆听这一句唱腔: “谁说女子不如男”与方言有什么联系?8、出示乐谱:(1)模唱片段(2)乐谱中的滑音和甩腔表现出怎样的艺术形象?(刚柔并济)9、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录像中人物的表演,模仿一两个剧中人物的身段动作。10、引导学生分组表演11、集体表演 1、学生了解剧目《花木兰》2、学生了解豫剧。3、学生观看视频,思考:(1)这段唱腔刻画了花木兰怎样的性格特点?(2)总结豫剧又怎样的唱腔特点?4、学生探究回答:(1)这段唱腔刻画了花木兰:刚柔并济的性格特点(2)总结豫剧的唱腔特点:爽朗、大方、朴实,装饰音较多5、了解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6、实践体验,用河南方言学说: “谁说女子不如男”7、思考探究:聆听这一句唱腔: “谁说女子不如男”与方言有什么联系?8、观察乐谱:(1)模唱片段(2)乐谱中的滑音和甩腔表现出怎样的艺术形象?(刚柔并济)9、观看录像中人物的表演,模仿一两个剧中人物的身段动作。10、分组表演:(1)分小组练习演唱与表演动作(2)小组表演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与建议。11、集体表演 通过了解有关知识,学习唱腔、感受并体验豫剧的艺术风格通过视频材料,了解人物形象和唱腔特点。通过学说河南化,感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