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18299

14.1《促织》课件(共6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3292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4.1,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清代邹弢(tāo)的《三借庐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怪人”: 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 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苦、辣”四个字去做。 “甜”就是嘴巴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苦”指写作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 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终于创作了《聊斋志异》。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之一的《促织》,一起品味蒲松龄笔下的“甜、酸、苦、辣”。 促织 蒲 松龄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理清本文跌宕起伏、曲折多变的情节,品味人物描写细腻传神的语言。 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蒲家庄人。? 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自幼聪慧好学,19岁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考皆第一而闻名籍里,补博士弟子员。但后来却屡应省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做塾师,舌耕笔耘,几近40年,直至71岁时方撤帐归家。 蒲松龄是一个有多方面文学才华的人,一生的遭遇却很不幸运,做了近40年的清苦塾师。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后不断增删,至死方止,萃一生心血而成。《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多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诗一千几百首,词一百首,散文四百多篇,“俚曲”十四篇,戏曲三本,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据说也是他作的。 了解《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即“记”,“异”指“异闻”。“聊斋志异”指在聊斋中记述的奇异的故事。 《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文言小说集,有近500篇。其中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聊斋志异》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作品代表作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摧残,《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作品。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具有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作者主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丰富的想象,又与现实密切结合。诚如郭沫若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所言:“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对《聊斋志异》深刻的思想性和杰出的艺术性的高度概括。艺术特色,则诚如鲁迅先生说的:“用传奇之法,而以志怪之状,如在目前”。情节委婉曲折,布局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善于叙事。 蒲松龄有意模仿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曰”笔法,在许多篇小说的最后都带上了“异史氏曰”来进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