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春节序曲》《新疆之春》教学设计 课题 《春节序曲》《新疆之春》 单元 1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春节序曲》是李焕之《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作于1954年—1955年。第一乐章广受人们的喜爱,常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春节序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秧歌的音调、节奏及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旋律富有浓郁的民族风味,节奏鲜明,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日———春节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情景。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作于1956年,由马耀先完成初稿,李中汉参加修改并添加了华彩乐段和钢琴伴奏。 学习目标 能积极感受、探究作品中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2、通过音乐听辨、民族舞蹈律动、视唱、声势或自制打击乐器敲击节奏型,感受作曲家运用的民族音乐语汇,了解作品风格。3、尝试探究、听辨作品中代表性的音乐表现手法。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培养同学们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艺术表现:在听赏《春节序曲》过程中,感受音乐欢乐、热烈的情绪。创意实践:《春节序曲》作品赏析,了解并掌握音乐作品的情绪、结构特点等。文化理解:在欣赏《春节序曲》中感受音乐作品欢乐、热烈的情绪,使学生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健康心态。 重点 了解作曲家如何用音乐语言表现人们喜迎新春的歌舞场景。 难点 培养学生专注听赏音乐基础上自主探究与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扫尘、贴春联、年画、窗花、包饺子、放鞭炮等 。 同学说一说什么是春节,春节有哪些习俗。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春节序曲》 欣赏乐曲:教师播放乐曲视频并讲解———《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的序曲部分,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这首乐曲是采用我国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世歌为素材创作的管弦乐曲。作者介绍: 李焕之(1919-2000)我国著名作曲家。生于香港。他从小喜欢音乐,中学时代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合唱班、铜管乐队,并对诗歌、文学等新文艺颇感兴趣。代表作品除《春节组曲》外,还有歌曲《民主建国进行曲》、《社会主义好》、古筝协奏曲《汩罗江幻曲》,歌剧《白毛女》(合作)等作品。 复听全曲:教师播放乐曲音频并讲解———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热烈的快板。第二部分:抒情的慢板。第三部分:再现压缩了的第一乐段。乐曲赏析:(1)引子的第一主题:概括了全曲欢快的情绪,展现了秧歌“过街”的场景,以乐队与锣鼓全奏开始并用流畅的音调明快的节奏体现出全曲的基本主题,情绪十分欢快。(2)引子的第二主题:延续了第一主题热闹的节奏,由木管乐器与乐队合奏,采用了不同乐器组合及不同强弱形成一问一答一强一弱的对比彼此呼应充满动感使音乐显得更为活跃。(3)第一部分:以快速、强力度、乐队全奏开始,木管和弦乐奏主旋律,铜管做节奏型伴奏来烘托气氛,表现陕北人民欢度春节时载歌载舞的欢快场面。(4)第二部分:这段旋律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前程的憧憬,由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分别主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第三大部分:是第一大部分的缩减再现,先变化再现第二主题,后变化再现第一主题,最后又再现前奏中第二主题的旋律,乐曲在乐队全奏营造的欢乐沸腾情绪中结束。5、《春节序曲》特点:此曲是作曲家李焕之“洋为中用”创作的典范,因为它是运用中国民间音调,采用西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