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3132

海南省昌江县2023届高三部分学校联合质检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9次 大小:314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海南省,昌江县,2023届,高三,部分,学校
  • cover
海南省昌江县2023届高三部分学校联合质检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3年海南省昌江县高三部分学校联合质检二模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谈起如何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卧游”一词最为常用。但有些人对“卧游”一词有误解,认为是年龄大了,躺在床上回味自己亲身游历过的风景。事实并非如此,卧游与真实的山水没有太大的关系。欣赏中国山水画时所说的卧游,是一种身居斗室,通过画家构建的山水世界去体味万物、思考古今和人生,进而提高自身精神境界的过程。 如何能做到卧游呢?有一些外部的条件要满足。鉴赏者首先要“偷得浮生半日闲”,让自己从外到内安静下来。只有安静下来,才能走进山水画的世界。其次,书房要小,即所谓“斗室”。如果你去过故宫博物院,见过乾隆皇帝著名的书房“三希堂”,就会对“斗室”有更直观的感受。在偌大的紫禁城内,位于养心殿西暖阁的三希堂仅有五平方米大小。可以想象,乾隆从繁忙的政务中偷得半日的清闲,在这个小而雅致的房间中静坐榻上,展卷鉴赏书画。三希堂内,墙上悬挂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仿佛是对“卧游”一词的注解。再次,展卷也有讲究。宋元以前流传下来的画作,更多的是一卷卷小而精致的长卷作品,更适合在斗室之内欣赏。鉴赏这样的长卷时,一边展开一边卷起,让人产生“移步换景”的观感。明代中晚期之后,大幅立轴的作品增多,被用来悬挂在壁上。鉴赏这些作品,选择适宜的高度和距离,观者便能按照画家的设定走进其所营造的山水世界。 有人要问,即使我满足了以上这些外部的条件,但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依然难以取得卧游的效果,怎么办呢?其实,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体现在画家对笔墨的锤炼上。想要欣赏画家透过笔墨所传达的意境,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和书法知识。通过欣赏画面中的运笔和用墨,观者不仅能判断出画家技法水准的高低,也能判断出画家的审美旨趣。影响深远的画家,不仅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图式和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能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因此,当我们欣赏一幅中国山水画时,最值得玩味的便是画家的笔墨,以及笔墨所传达出的审美意境。 千百年来,中国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一边从自然界学得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一边通过自己的心裁,让画面传达出更加深远的意境。因此,与西方风景画不同,中国山水画不是对真实世界的写照,而是营造了一个能让观众“卧游”的山水世界,从而让人完成一次充满诗意的心灵之旅。 (摘编自刘亚刚《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意与审美境界》) 材料二: 意境,是指中国画中的境界与情调,是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形象与情感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是情与景、意与境交融相合所幻变而成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鉴赏一幅山水画的意境,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 意境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作者自身的艺术修养及人格魅力。画是由人创作的,作品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作者本人。一个没有文化修养的人,画一辈子画,也未必会创作出一幅好的作品。若从整个绘画史去审定,大凡历史上能流传下来的画家,除了在绘画价值上具有独特风貌之外,在诗文、书法、画学上必有一定造诣。 意境全由笔墨而生。意境,除了由作者本身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力量所致之外,更是由具体的笔墨运行去体现。中国画的笔墨之道,已不纯粹是一种技法技巧。它不但是每位画家的必修功力,更是每位画家人格修炼的直接反映。山水画因其笔法和墨法的运用变化,可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空间、层次和趣味,以达到表现作者某种情韵意蕴的目的,才使作品呈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展现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通过鉴赏活动完成后实现的一种艺术总汇。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而这灵魂除了创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