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36667

山西省临汾市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8次 大小:5043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西省,历史,答案,WORD,试卷,期末
  • cover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七年级历史检测题 (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 出题人: 一、选择题(50分) 1.如果要研究史前时期的中国历史,下列选项中可靠的史料是(  ) ①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②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粒 ③关于黄帝的传说 ④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龟甲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3.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4.小华在期末复习时整理了以下三幅图片,根据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推断出他复习的主题是(  ) A.秦朝统一度量衡 B.文景之治 C.汉武帝巩固统治 D.百家争鸣 5.《论语·为政》中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行政命令来治理老百姓,用刑罚来约束他们,老百姓虽暂时避免犯罪,但还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道德来教化老百姓,用礼义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就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也会守规矩。)这说明孔子主张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 D.以法治国 6.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下列践行了这一思想主张的历史史实是(  ) A.西周分封诸侯 B.战国商鞅变法 C.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D.魏孝文帝汉化改革 7. 夏曾佑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譬如建屋,孔子奠其基,秦、汉君营其室。”夏先生这段话所涉及到的是(  ) 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 ②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继承 ③秦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④汉武帝击匈奴、通西域,奠定了中国疆域的基础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汉书 食货志》描述西汉初年的情景:“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西汉初期统治者(  ) A.实行“推恩令” B.休养生息 C.以德化民 D.发行五铢钱 9.右图体现的措施是 A.商鞅改革户籍制 B.文景帝以德化民 C.汉武帝的推恩令 D.挟天子以令诸侯 10.考古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尊孔复古 D.“打倒孔家店” 11.如图是东汉后期政治局势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东汉后期的政治局势特点是(  ) A.政治稳定 B.割据混战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中央集权强化 12.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西域农作物传入中原,葡萄、石榴、芝麻、蚕豆等物品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促进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发展。这段材料说明了丝绸之路开辟的(  ) A.意义 B.原因 C.背景 D.经过 13.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设置机构,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这一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该机构是(  ) A.刺史 B.御史大夫 C.郡守 D.西域都护 14.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可见《史记》的体例是(  ) A. 编年体通史 B. 纪传体断代史 C. 编年体断代史 D. 纪传体通史 15.医坛素有“医门之仲景,犹如儒门之孔子”的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