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836837

10 北京故宫 教案

日期:2025-11-25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34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京,故宫,教案
  • cover
《北京故宫》 一、背景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本课是一堂欣赏课。本单课在教学内容编排上,分为两个部分:欣赏体会“故宫的建筑”、观察学习“故宫的文物”。美术学科应该从人的发展出发,首先要教给学生的是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此外,还要延伸为学生个人独特的认识与见解。本课将以图片欣赏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故宫的同时认识到故宫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历史地位。据此,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对故宫建筑和宫中文物的欣赏与学习,相对深刻地认识故宫的艺术价值和传统文化以及它的历史功能。 2、学生情况分析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就是要摸准学生的“脉”,也就是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具有如下的“现有发展区”:许多人都去北京参观过故宫,并对故宫有基本的印象和初步的认识,但并没有仔细观察和用心感受,因此对故宫只停留在一个比较粗浅的认识上。据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和分析概括,将对故宫的认识从大概粗浅逐步提升到具体的欣赏和了解。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习任务分析和学生认知特点,我从下面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具体识故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以及历史地位。 2、能力领域:能自主分析和概括故宫的建筑特点与象征意义,基本掌握故宫文物的知识和价值。 3、情感领域:主动关注故宫,了解故宫的知识,提高对故宫的认识,从而促进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发扬,从整体上提高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初步感受北京故宫,领略古代皇家建筑之宏伟。重点欣赏《千里江山图》与《韩熙载夜宴图》,讨论评述其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及提高对中国画的理解能力与欣赏水平。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以上分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现有发展区”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最近发展区”的认知矛盾,促成“最近发展区”向目标发展区转化,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波利亚的问题解决理论,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本课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有些也较难把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大家生活的环节和内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激起他们对本课兴趣。再通过讲解、比较、分析和概括来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故宫的建筑与文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图片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事物和画面刺激,让学生在欣赏和观察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对故宫的认识程度和欣赏水平,同时拓展他们的视野。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提问学生:有没有去过故宫,它给你留了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如此创设情境,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生活中的旅游活动作背景,引起学生的热情。) 在故宫的印象的促使下,学生自然积极主动地回忆和思考故宫的场景。 接下来引导学生回答对故宫的建筑和文物的印象?(使学生造成对建筑与文物的进一步回忆,激发其探究的内驱力。) 然后再通过展现图片,引出了课题“故宫”。 2、深入教学 (1)欣赏世界五大宫,并引导学生对五大宫作比较,并初步了解西方建筑与东方建筑的不同风格,给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拓展它们的视野。(如此设计,希望学生了解故宫为五大宫之首的原因。) (2)欣赏故宫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殿”和“后三宫”,并要求了解它们各自的功用;着重讲解太和殿及殿内外的摆设,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象征意义,点出皇权至高无上的寓意。特别简要介绍“漱芳斋”(主要为了纠正学生由于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