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2、技能目标: 学会用激昂的情绪、铿锵有力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黄河儿女的坚强性格。 3、情感目标: 通过歌曲《保卫黄河》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并通过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激励他们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课堂氛围,情景导入: 1、看视频资料《南京大屠杀》 讨论:视频展示的是发生在什么时期的事情?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引入课题:《保卫黄河》 (三). 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1、初听《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参与,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熟悉主题音乐,从唱中进一步体会音乐的情感。) (1)初次聆听视频《保卫黄河》,同时出示问题: 看到了什么?想到的又是什么?听到的乐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思考、交流 (2)教师评价—激励为主 2、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聆听。 (2)出示《保卫黄河》歌页,学生随琴轻声哼唱主旋律。 (3)教师纠正学生掌握不好的地方。引导注意切分音、附点节奏、强拍上的休止符号。 (4)教师讲述故事--歌曲的创作过程及作曲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产生情感共鸣。) (5)齐诵歌词,深刻领会歌词内涵。 (6)复听音乐(小声跟唱) 置疑:全曲的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几遍 每一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主题旋律共演唱了四遍。第一遍和第四遍齐唱,第二遍二部轮唱,第三遍三部轮唱,最后一遍又回到齐唱。 b、分析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力 置疑:齐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①激励人们前进; ②坚强的决心和英雄气概; ③同心协力,一起抗战。 置疑:轮唱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交流 一浪推一浪,前赴后继。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是作者创作的真正意图,从而更深地理解音乐作品的。) (7)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3、加强体验,演唱处理 (1)再听《保卫黄河》全曲。 (2)说说歌曲表达怎样的情感?(全国人民万众一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决心!)怎样才能唱出这种决心?(情绪激昂、坚定有力的) 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基本要素( 速度、力度、旋律特点、音乐情绪)分析乐曲,深入感受歌曲。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采用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 (3)齐唱乐曲,分组竞赛 (四)、课堂收束,情感升华 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鼓舞中华人民誓死保卫国家? 结束语:同学们,中华民族苦难的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我们要时刻不忘国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