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梅戏—《对花》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黄梅戏《对花》是人音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戏曲课,《对花》是黄梅戏传统剧目《打猪草》中的一段歌舞音乐。唱腔采用(对板)形式(两个角色对唱),曲调为五声音阶徵调式。基本为上、下句反复对答式的曲式结构。个别较长的拖腔中都有休止符作为顿挫,强化了之后的节拍重音,使演唱更具韵味和活力。音程多为级进或小跳,节奏轻快流畅,旋律优美动听。 一、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 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要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放在重要的位置的教育理念,所以本节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黄梅戏演唱的艺术风格,提高、培养学生学习黄梅戏的兴趣。让学生了解黄梅戏这个年轻却充满魅力的剧种,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学情分析】 本课《对花》选自黄梅戏《打猪草》,中学生对于黄梅戏的了解还不是很多,但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代表作品旋律会有一定的熟悉度,所以教授本课需从一些流传广泛的黄梅戏切入,如《天仙配》等,唤起学生的认识感。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兴趣,主动去欣赏、学习中国的传统艺术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底蕴。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感受我国的戏曲艺术的魅力并能区别于京剧、豫剧等其他剧种。2.培养学生对黄梅戏唱腔的感受能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唱戏曲唱腔片段,熟悉黄梅戏唱腔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对花》并能够初步了解、分辨各地方戏曲的种类,掌握“对唱”、“表演唱”的演唱形式,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黄梅戏剧种,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教学难点】学会用富有黄梅戏地方特色的音调演唱《对花》,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 二、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始终保持对戏曲的兴趣,课前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体验唱腔的基本特点和风格韵味,我收集了京剧、黄梅戏、评剧、豫剧、越剧、秦腔等戏曲音频和视频相关资料,使学生进一步去了解中国的传统戏曲音乐。还有本节课教唱学生戏曲必备的钢琴和锣鼓以及小型打击乐器等。 三、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 听音乐进教室,课前创设戏曲氛围。 【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从进入音乐课堂的那一刻起,我的设计就为学生搭建一个戏曲音乐欣赏享受的平台 ,让学生耳濡目染的进入戏曲音乐的学习。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 1.泱泱中华,5000年漫长的历史,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底蕴。你们对戏曲了解多少呢?老师为同学清唱几段戏曲,同学猜猜分别都是戏曲中的哪个剧种? 2.中国戏曲:戏曲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形式,它包含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中国的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并称为“中国五大剧种”。 【设计意图】:新课标理念重在对音乐的聆听、感受、体验,所以在本环节的教授中通过聆听教师演唱的戏曲,能够对我国的戏曲感兴趣。 第三环节:走进中国戏曲———黄梅戏 1.介绍黄梅戏:黄梅戏因其唱腔起源于湖北黄梅县,采用民间小调“采茶调”而得名,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黄梅戏中的很多故事都是表达老百姓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感情的愿望。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 2.聆听教师范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听后说出这段唱段中,最吸引你的地方?(学生谈对本唱段的旋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