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94509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56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基因,必修,2019,人教,生物,学期
  • cover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学习内容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学习完基因的表达之后进行的。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 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又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进而分析了基因突变的特点以及意义。关于基因重组,教材简单的解释了两种类型,这与减数分裂有一定联系,较为简单,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基因重组的意义,可以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体会并掌握。 本节与其他章节有密切的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对前面基因重组进行复习,也可以对第六章《生物的进化》起一个铺垫作用。 学习者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遗传之后从分子水平(基因变化的角度)来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也是学生对《基因表达》的延续和延伸。基因突变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教材在设计本节课内容上,通过以镰刀型贫血症为例,对血红蛋白分子结构进行分析,从宏观到微观,逐渐推导出基因结构的改变讲述了基因突变。 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者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以下将从其一般特征、学习风格以及学习起点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1.一般特征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阶段理论,高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解决问题;理解能力较强,一定程度上能独立进行自我思考与拓展。 2.学习风格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很强,对未知的内容充满好奇心,但也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探索能力的培养,注重直观教学。此外,大部分学生仍缺乏探究精神,普遍习惯于对事物的直观描述,容易忽视细节,且习惯于教师的讲授而不愿意深入思考,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有意识地转换教学方式。同时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学习起点分析 在知识方面,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在能力方面, 学生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建立起结构与功能,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科学思维:通过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提高归纳与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育种,人类遗传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基因突变概念的形成过程。 社会责任:挖掘引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有哪些,在生活中更好的做到自我保护。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