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896235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133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279318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语文课堂要求: 1.上课前把教材、资料准备好; 2.提前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中相应课文的“预习助读”的阅读,完成“知识积累”; 3.保持课堂状态。不交头接耳、不睡觉、不做和上课无关的事情; 4.保证学习进度。有不同意见先保留,课下与老师同学讨论。 5.作业按时完成。不懂的问老师或同学。 第二单元 · 单元导入语 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包括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 周王室东迁以后,学术重心由王官逐渐移向民间,自老子、墨子以后,一时大思想家辈出,如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皆能著书立说,而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这些思想家为“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思想史上上占有崇高地位,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诸子著作是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宝贵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论道,为的是推行各自的思想主张。 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 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 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 让我们与诸子百家同行,传承中华文化经典。 第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传承文化之根 内容概要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百家争鸣”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包括儒家三篇论说文、道家两篇短文,以及墨家一篇论说文。学习这些文章,可以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领路先秦诸子的思想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学习任务群 篇名 作者 中心思想 内容概述 学习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论语》十二章 孔子 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 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 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 大学之道 曾子 讲为人处世之道,是儒家立身行事的总纲领。 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 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表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 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写起,由“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出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 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三篇儒家作品,体现儒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围绕修身、治学、理政、人性等方面,涉及君子、仁、义、礼、道、《诗》、恕、不忍人之心等核心概念。 学习任务群 篇名 作者 中心思想 内容概述 学习重点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老子》四章 老子 讲老子对社会动荡和安定的辩证思考。 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 理解文中表达的对待“有”“无”关系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 *五石之瓠hù 庄子 庄子借“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思想。 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