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32313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6-9课) 单元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5991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二,试卷,6-9课,变化,社会
  • cover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考试范围:6-9课;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0分) 1.(本题1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他统治期间的史实有( ) ①结束割据完成大一统 ②分化事权,以削相权 ③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④用文臣任知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本题1分)王安石变法前,某地主只需向政府交纳379缗的地税。王安石变法时,他却要向政府缴纳1553缗的地税。这主要是因为( ) A.王安石提高了赋税征收的标准 B.方田均税法清查出了原先隐瞒的地产 C.保甲法政府向地主们勒索财富 D.募役法政府要求他纳钱代役 3.(本题1分)“陈桥兵变”又称“黄袍加身”,这一历史典故讲述的史实是( ) A.宋太祖建立北宋 B.宋真宗澶州抗辽 C.宋高宗建立南宋 D.开封陷落,北宋灭亡 4.(本题1分)下列措施反映出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武将带兵打仗也要受到牵制。 A.休养生息 B.重农抑商 C.分化相权 D.重文轻武 5.(本题1分)河南省的一本名叫《东京杂志》的刊物遭到网友抨击,说:“中国人办东京杂志,你以为自己是在日本吗?”请结合历史知识,选出这本刊物如此命名的原因可能是( ) A.日本曾派遣唐史到中国河南学习 B.为纪念东渡日本的高僧鉴真而创办杂志 C.杂志社可能位于河南开封,是北宋的都城东京 D.杂志社可能位于河南开封,是南宋的都城东京 6.(本题1分)在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发现有泡茶、进茶、备茶、饮茶、分茶等宋代点茶仪式的场景和松、竹、梅、围棋等各种汉文化元素。这说明当时(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北宋边疆的拓展 C.边境贸易兴旺 D.宋夏政权并立 7.(本题1分)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 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D.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8.(本题1分)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宋辽之间维持了较长的和平局面 B.宋金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 9.(本题1分)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各民族政权间交流借鉴 B.北宋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宋代积极从事海外贸易 D.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10.(本题1分)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1世纪前期,党项族建立西夏 B.辽与北宋有战有和 C.“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D.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11.(本题1分)下图是某班学生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2.(本题1分)耶律阿保机与完颜阿骨打的相同点不包括( ) 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 B.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 C.都曾与南宋政权形成对峙 D.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13.(本题1分)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南北政权对峙 C.地方军阀割据 D.战乱长期不息 14.(本题1分)“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下列哪一组议和,其内容涉及到大散关( ) A.宋金和议 B.辽宋和议 C.夏宋和议 D.金灭辽 15.(本题1分)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