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38183

12《祝福》高一语文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340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祝福,高一,语文,教案,统编,必修
  • cover
祝福 【教学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探究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 2.探究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和阐释文章的主题思想 3.深入认识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重点难点】 1.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探究造成人物悲剧的根源。 2.探究文章的主题思想,思考其现实意义。 3.学习文中精妙的语言运用,探究言外之意。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一 知人论世 中华民族魂———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成就: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等。 二 探寻背景 打破精神枷锁   《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推翻,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严重束缚着她们的身心,妇女解放问题成为鲁迅这一时期探索的主要问题。因此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了《祝福》这篇小说。 三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边读边整理字音,扫除阅读障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间(jiàn)或 悚(sǒng)然 蹒跚(pán)(shān)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雪褥(rù) 瑟(sè)瑟有声 尘芥(jiè)堆 形骸(hái) 脸颊(jiá) 沸反盈(yíng)天 贺家燠(à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呜咽(yè) 桌帏(wéi) 讪讪(shàn) 渣滓(zǐ) 瞥见(pi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歆享(xīn) 牲醴(lǐ)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俨然:显得十分庄重的样子。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怔怔:呆愣的样子。 怨府:怨恨集中的所在。这里指埋怨的对象。 沸反盈天:形容极度喧闹,乱成一片。 按小说的三要素的基本规律理性文章情节结构。 速读课文,复述祥林嫂的人生悲剧。 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声”的顺序把全文分为六部分;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记叙的顺序是倒叙。具体情节为: 序幕 回到鲁镇(1-2) 结局 凄然死去(3-33) 开端 逃做女工(34-53) 发展 再到鲁家(54-65) 高潮 沦为乞丐(66—111) 尾声 亲历祝福(112) 倒叙的作用: 1、在情节安排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2、从人物的矛盾关系上看,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3、从环境的角度看,祥林嫂的死和富人们喜庆的祝福声相对比,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反衬人物的悲惨命运。 四 问题探究 1.小说描写了几次鲁镇祝福的情景 作者将环境置于“祝福”的特定背景下,有什么作用 【明确】(1)共有3次:①第一次是开头两段通过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气氛;②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③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的景象。 ①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③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2.在小说的开头,作者详尽地描写“四叔”的书房有什么用意 【明确】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大骂其新党”自相矛盾,案头的几部旧书说明鲁四老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