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38264

14.1《促织》高一语文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5018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4.1,促织,高一,语文,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促织 蒲 松龄 第一课时 1、了解作家作品 2、梳理故事情节 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 蒲松龄 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和当时的读书人一样,蒲松龄自幼年开始,就向往并实践着“寒窗十年,拼搏一第”,可是,一次次地满怀信心与热望走进考场,又一次次地败兴失意而归,渐渐地,蒲松龄的热情开始冷却。于是,他把对现实中“仕途黑暗,公道不彰”的愤慨;把自己被科举考试所压抑的才华,投进了《聊斋》的创作。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落第自勉联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代表了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聊斋”作者的书斋名,“志异”记述花妖狐鬼及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借叙说奇闻异事,赞美花妖狐魅来鞭挞世间的丑恶,讽刺现实,寄托孤愤。 读准下列字音 迂讷 裨益 爇香 翕辟 掭 不啻 抢呼欲绝 惙然 蹄躈 龁 觇视 俾入邑庠 nè bì ruò xī tiàn chì qiāng chuò qiào hé chān bǐ xiáng 1、令以责之里正 2、不终岁,薄产累尽 3、成妻具资诣问 4、成然之 5、蹑迹披求 6、斯须就毙 7、既而得其尸于井 8、成以其小,劣之 9、自增惭怍 10、掇置笼中 11、细疏其能 12、无出右者 13、无何,宰以卓异闻 14、抚军亦厚赉成 1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 16 、并受促织恩荫 17、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介词,把) (准备) (追随、拨开) (不久) (惭愧) (陈述) (才能优异) (赏赐) (侵耗,因侵耗而贫穷) (得到恩惠荫庇) (俾,使。庠,学校) (亏累) (认为……对) (不久) (认为不好) (以右为尊) (捉) 疑难字句解析 故事情节 1、序幕:朝廷 征 促织 2、开端:被摊派交纳促织 3、发展:卜促织 索促织 4、高潮:毙促织 化促织 斗促织 5、结局:献促织 6、尾声:评促织 山穷水尽 柳暗花明 大起大落 因祸得福 痛斥官吏警戒天子 交代背景 全文是以什么为线索? 促织,即“虫 小说如何围绕“促织”展开情节? 征虫 觅虫 卜虫 得虫 失虫 化虫 斗虫 献虫 细读文本,合作探究 文章开头交待“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有何用意? 这几句话虽然精练简短,却是整个故事的起因,自皇帝荒淫无道,下面官吏趁机搜刮百姓,表明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像成名这样的百姓,只能倾家荡产。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极好的铺垫。     怎样看待“求神问卜得佳虫”和“成子魂化成促织”这两个情节? “求神问卜”“成子魂化促织”虽带有迷信色彩,但作者并非宣扬迷信,而是借奇幻的想象寄托作者的“孤愤”,揭露、抨击现实社会的黑暗、丑恶! 一条人命比不上一只蟋蟀,试想,一个九岁孩子,经历着多么大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这比成名夫妻的身陷绝境,更使读者感到心情沉重,增强了故事的悲剧性。 这两处想象使主人公绝处逢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反映了作者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良好愿望。这个虚幻情节却有着强烈震撼人心的揭露、批判力量。 翻译“异史氏曰”一段: ①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 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②奉行者:“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可与上文“天子”一致。 ③加以官贪吏虐:加以,两个词,“加”,加上;“以”,由于。“贪”译“贪婪”。 ④一跬(kuǐ)步:古代以跨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