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61797

15-2 答司马谏议书(第2课时)高一语文课件(共50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49663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必修,统编,PPT,50张,语文
  • cover
(课件网) , 15.2 答司马谏议书 统编版必修下册 宋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论证方法。 2、培养礼貌地对待别人的处事态度及宽容的气度。 3、作者善于从对方的长信中概括几个基本论点,针锋相对地进行驳斥,而不是在具体问题上就事论事,做到了以少胜多。 4、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体会作者坚持改革,决不为流言俗议所动的决心。 分析课文 01 导语: “王安石变法”距今已有近一千年。在这次变法中,以王安石为代表的革新派跟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发生过激烈的斗争。虽说历史是那样的遥远,但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依然可以领略到当时唇枪舌剑的滚滚硝烟。现在,让我们撩起历史的面纱,穿越时间的隧道,去感受一下这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吧! 回顾课文各段段意及结构: 全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这段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第二部分:全文驳斥的重点部分,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第三部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想让我从此不要做这些事儿,墨守前人的所作所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第四部分: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 明确: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 2、“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中“术”指什么? 明确:“术”指二人所持的治国之道、政治主张。 3、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明确:人———习于苟且” ;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上———欲变此”。   分析课文 某4、作者在实施变法时,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天下———怨谤”;众———汹汹然”。 (2)他们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 5、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事? 明确:“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为天下理财”;“辟邪说,难壬人”。 信稿上用来代替自己的名字。 6、王安石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 7、在如此严峻的情形面前,王安石对变法持怎样的态度?文中哪些语句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态度? 明确:坚持变法,义无反顾。集中体现立场的语句:“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8、第2段作何理解? 明确:作者在该段以犀利的笔锋逐一驳斥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开头先提出一个双方均认可的道理,“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下文的“正名”提供推理前提。接着对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反驳,连用“不为……”四个不容置疑的判断句,显示了王安石政治家、改革家的风度。 生事 侵官 征利 拒谏 度而修之于朝廷 举先王之 政以兴利 为天下 理财 辟邪说 天下—怨谤 难壬人 众—汹汹然 9、第3段作何理解? 明确:该段具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指出当前现状,并强调皇上要改变此情况,而自己不顾众人反对,要“助上以抗之”,然后用一句反问句,增加结论的不容置疑性。第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来论明自己推行新法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第三层由两个假设句构成,内容上退中有进,前句的退,使后句的驳斥更显柔中有刚。 10、第4段作何理解? 结束全文,说一些礼仪性的客套话。 11、作者在文中提到“盘庚之迁”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作用? 明确:为了借此来说明自己实施新法的坚定性和正确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