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61815

16.2《六国论》高一语文课件(共27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12038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2,六国论,高一,语文,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网) 六国论 苏 洵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 知作者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时人誉之为“王佐才”。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论。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言当世之要”;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为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议论明畅,语言锋利,笔势雄健,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三人合称“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著有《嘉祐集》,本文即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 解题 六国论 六国:除秦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国。 论:古代常用的一种散文文体,以论证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一般有两种,即政论文和史论文。 政论:主要用于发表作者对于时政的见解和主张。 史论:通过评论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为当时统治者提供治国借鉴。 六国论:省略式短语:“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 本文属于史论。 一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清断句 赂lù秦 六国互丧sàng 率shuài赂秦耶yé 小则获邑yì 思厥jué先祖父 暴pù霜露 无厌 yàn 草芥jiè 下咽 yàn 与yǔ嬴而不助五国 洎jì牧以谗诛 革灭殆dài尽 当tǎng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liáng 悲夫 fú 为wéi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xuē月割 苟gǒu以天下之大 整体感知,理清文路 二读,理清文路 第一部分(第1段) 提出论点,并作理性分析,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论证观点。———总 第二部分(第2、3段) 以历史事实论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分 第三部分(第4、5段) 总结历史教训,点明写作目的。———总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兵器 原因 都 介词,因为 保全 形作动 疏通第1节 一、第一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中心论点) 分论点 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2)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总 分 理清结构———第1节 小结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领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凭着,用 小(大)的方面,形作名 得到的土地。 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 那么;最大的欲望。 固:本来 其 祖辈和父辈 暴通“曝”,冒着 以有:才有 以:相当于“而” 视:看待,对待 举:拿 以:来 予:给 然后:这样以后 疏通第2节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