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61818

16-1 阿房宫赋(第2课时)高一语文课件(共58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34015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1,必修,统编,PPT,58张,语文
  • cover
(课件网) , 16.1 阿房宫赋. 统编版必修下册 唐 杜牧 阿房宫赋 杜牧 第二课时 1. 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 2. 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学习目标 回顾情节 01 交代阿房宫建造背景和巨大耗资 概括外貌 细写内部 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第一段 (由概括到具体) 建筑 人物 宏伟壮丽 第二段 宫女 来历 众多 哀怨 穷奢极欲 妃嫔媵嫱 明星…所之也 承上段 歌舞之盛 比喻 排比 夸张 缦立、 望幸、 不见 第三段 珍宝 数量 处置 六国 (剽掠其人) 倚叠如山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穷奢极欲 贪欲 挥霍 灭亡 一人之心 秦爱纷奢 千万人之心 人亦念其家 使……多于…… (六个排比) 日益骄固 一片焦土 叫、举、一炬 常情 积怨 爆发 自取灭亡 来源 第四段 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卒章显志 不爱民 哀之,鉴之 阿房宫赋 杜 牧 剽掠其人 (建宫宇) 自灭 秦朝 六国 不爱六国之人 (阿房宫) 自族 唐 宝历 大起宫室 广声色 (哀之而不鉴之) 自取灭亡 阿房宫赋 描写 议论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总结教训警示当世 宏大宽广 宏伟瑰丽 统一建筑 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 由描写 转为议论 阿房宫内美人珍宝 对比事例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戒奢爱民 借古 讽今 赋:铺采摛文 体物言志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请在10个字以内,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建筑宏伟,歌舞不休 宫女众多,生活奢靡 秦爱纷奢,导致灭亡 评论六国,点明主旨 外 内 古 今 阿房宫赋 艺术手法 02 分析手法(1)比喻、排比、夸张 方法:1、按照文章的层次,对文章进行分析, 侧重比喻、排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及本文借古讽今 的写作目的。 2、每一部分都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其他组可以补充、质疑。 第一段 第一段:(问题设计) 1、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他采用了什么手法? 2、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3、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 总写外貌 细写内部 先写楼阁 次写长桥复道 后写宫中歌舞盛况 第一段 (巨大耗资、宏伟规模、楼阁之高) 建筑 人物 宏伟壮丽 作者在这一段中艺术地再现了阿房宫这一座宏伟的建筑,采用了什么手法?是为了达到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比喻和夸张。找出文中比喻和夸张的句子。 比喻很多,如写“长桥”“复道”用“龙”“虹”作比喻,非常的形象、生动。 第一段中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蜀山兀,阿旁出”,“隔离天日”“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追问:作者如此大量地使用夸张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明确:作者通过夸张,写出阿旁宫的规模宏大,令人咋舌。这也充分符合了“赋”这种文体在描写事物时极尽夸张之能事的特点。 。 问:作者在此为什么要极言阿旁宫的规模之大呢? 明确:一座如此壮丽奢华的阿旁宫,必定要耗费无数劳动人民的辛苦与血泪。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为了自己享乐而“大起宫室”的行为,是建立在劳民伤财的基础上的。作者在夸张的描述中,包含了自己强烈的爱憎。 小结第一段:第1段: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摸。 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 豪华、奇丽、壮观。 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宫中人物活动。 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对偶句,如“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读起来朗朗上口。 作为赋体文,这样的句式造成气势滂沱之 势,善于铺排,并使用夸张、比喻、排比 等修辞手法 第二段: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