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61964

第1.2课《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共2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27078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齐桓晋文之事,高一,语文,统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齐桓晋文之事 疏通词句,积累文言知识,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目 标 理清孟子迂回曲折的辩论思路,领会其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 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孟子: 作品简介: 《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纂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 。 《孟子》共七章,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南宋朱熹把《孟子》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把经典窄化,成为后世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孟子》富于雄辩,善用比喻和寓言。文学价值很高。 思想主张 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 国君傲然视之) ⑤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战国时代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从春秋时代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变革时期,即由领主封建制向地主封建制转化。到了战国中期,各国互相攻伐,强者称霸,列国分立开始趋向统一。这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动,激起了新旧势力和各种不同政治主张的剧烈斗争,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墨、法、兵、名、纵横诸家都竭力宣扬自己的一套政治主张。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属于儒家学派。 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实行仁政王道的政治主张。他多次到过齐国,尽管他先后受到齐威王和齐宣王的礼遇,但齐宣王倾心于春秋时期的霸主地位,一心想建立霸业。即位后任用名将田忌、孙膑等,伐魏大胜,后又攻伐燕国等弱小国家,最终未能采纳孟子的政治主张。 解题 “齐桓晋文之事”的“事”是什么意思? 用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 齐宣王有效仿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大欲,却没有行王政的志向和信心。要在思想上破其所有,立其所无,本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孟子通过亲切生动的举例,浅显恰切的设喻,明确犀利的语言,最终说动了齐宣王,并从正面提出了自己“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孟子与齐宣王这次谈话的记录。 听读课文 1 任务1:认真听读,然后将你不熟悉的字音标注在课本上。 任务2:初步课文:齐宣王和孟子的政治理念分别是什么? 任务3:梳理文意:本文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hú sù) (pián bì) (pì) (xù) (xiáng) (tì) (bān) (biǎn) (chǐ ) (wàng) (hé) (wū) (cǔn duó) 觳觫 庠序 邪侈 忖度 便嬖 孝悌 则王矣 辟土地 颁白 胡龁 畜妻子 褊小 彼恶知之 吾惛 商贾 (hūn) (gǔ) 读准字音 两个精神世界的人,如何统一思想? 齐宣王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武力征伐以霸天下) 以“仁”治国,以“民”为先,通过“保民”使天下归心,以王天下。 孟子 齐宣王和孟子的政治理念分别是什么?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0) (从“齐宣王问曰”至“王请度之”) 主要说齐宣王未实行王道,不是不能,而是不为。 从反面论述“霸道”的危害,敦促齐宣王彻底改弦易辙,放弃霸道,实行王道。 阐述施行王道的具体措施。 第二部分(21—3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