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62178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一)高一语文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05084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课件,必修,统编,PPT,48张,高一
  • cover
(课件网) , 第七单元 《红楼梦》(一) 统编版必修下册 清 曹雪芹 ——— 天 下 皆 知 美 之 为 美 , 斯 恶 已 皆 知 善 之 为 善 , 斯 不 善 已 有 无 相 生 , 难 易 相 成 , 长 短 相 形 高 下 相 盈 , 音 声 相 和 , 前 后 相 随 恒 也 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读《红楼梦》?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读什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怎么读? 壹 贰 叁 为什么读? 01 ———价值所在——— 毛主席在长征途中随身携带的唯一一本文学类书籍,是《红楼梦》; 张爱玲从小读《红楼梦》,并且把红楼梦的未完结视为生平三大憾事之一; 作家茅盾,会背诵这本书中的任何一个章节; 台湾作家蒋勋说,如果他要去荒岛,只能带一本书,那就是它。 为何读 ① ———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将《红楼梦》列为6部必考书目之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为18个学习任务群之首。2019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山东等6省(市)先行使用的统编本高中语文教材,将《红楼梦》列为“整本书阅读”必读书,出现在高一必修下册第七单元。 此外,2016年起,全国小学、初中使用的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中也有相关选文教学。 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红楼梦》阅读进入了一个新的经典化传播时代。 为何读 ② ———高考要求——— ——— 这些年关于《红楼梦》的试题连续进入高考考题,其中江苏卷从2008年起至今,连考14年,分值5分或6分; 为何读 ② ———高考要求——— ——— 北京卷从2017年至今年以微作文的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考查,分值10分。 为何读 ② ———高考要求——— 【2021北京高考卷】 1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12.(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把握能力。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凤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非常喜事”是指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这句话是秦可卿临终给王熙凤的提醒,暗示贾府将走向衰败。“盛筵必散”暗示贾府会盛极必衰的的命运。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有人认为指贾家的三个女,迎春嫁的不如意,后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这三春离开贾府,贾府已经没落不堪了,再加上唯一显赫的元春病逝,贾府更是彻底落败,这才有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说法。“芳菲尽”也包括大观园所有女子的悲惨命运,比如黛玉泪尽而逝等。因此秦可卿这句话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 读什么? 02 ——— 读什么 ——— 读什么 这个界定里面有三个重要信息: 1.“章回体长篇”———文体; 2.“古代思想和艺术的高峰”———成就; 3.“百科全书”———内容。 ①把握《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 ②体会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④欣赏小说人物创作的诗词; ⑤设想主要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