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972512

冀教版7下生物 2.2物质运输的器官 教案

日期:2025-11-03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35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7下,生物,物质,运输,器官
  • cover
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 一、教材分析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本章的前两节围绕物质运输的载体、器官、两个方面进行介绍。本节课围绕物质运输的路线介绍,以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为中心展开介绍,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通过学习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使学生领悟血液即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就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途径,血液循环的意义就在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体循环;2、肺循环。两者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共同构成血液循环。 在开始进行本节课之前,展示打防疫针和输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么到达病灶的呢?学生思考回———血液循环。紧接着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能将所学内容能够融为一体。对于血液循环的学习,主要通过讲解血液循环模式图和分析归纳血液循环途径,明确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分步标明血液循环步骤,并使学生思考在肺循环和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完成了上述教学之后,学生对本节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引导学生梳理血液循环途径并使学生独立思考循环过程,使学生从整体上对血液循环进行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2、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提高表达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3、说出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结合实际应用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尝试独立思考及总结所学知识。 2、积累综合分析方法及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1、血液循环的途径。    2、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关系。 难点: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 六、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我们一起来看这两幅图,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呢?(生:打防疫针,输液) 师:那么请问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么到达病灶的呢?(生:血液循环)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输液,打防疫针”作为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的?既有利于引出人体内的物质循环途径这一课题,又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三节 物质运输的路线———血液循环(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把目标记在心里。(学生快速记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共同看这节课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使学习有动力有目标 (二)复习提问 1、出示血液图片 师:提出问题:(1)观察图中血液颜色有何不同?含氧量有何不同?(鲜红的是动脉血,含氧量丰富;暗红的是静脉血,含氧量少) (2)人体内的血管有那些类型?各自特点是什么?(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从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等方面回答) (3)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与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肺动脉) 2、师生共同总结:室连动、房连静 生:积极回答 【设计意图】血液的循环流动之所以能进行,之所以能沿一定的方向进行,都是与心脏的结构直接相关的,如果心脏的结构掌握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就会迎刃而解。在帮助学生复习心脏的结构的同时,总结出血液循环流动的总体路线,为学生学习体循环、肺循环做好铺垫,降低学习的难度。 (三)按图索骥 1、血液循环路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