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18868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0495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 cover
2023年春部编版九年级历下册教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一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措施及作用;认识罗斯福,形成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地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难点: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在美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连任的三位总统,经历了极大的社会变化。 材料展示: 材料一:柯立芝———第30任总统 自美国建国以来,历届国会审度国势,莫有本届所见之兴旺繁荣。 ———柯立芝1928年国情咨文 材料二:胡佛———第31任总统 今天,我们美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最终战胜贫困。 ———胡佛1928年竞选演说 材料三:罗斯福———第32任总统 我向你们保证,我对自己立下誓言,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罗斯福1932年竞选演说 柯立芝在任期间,美国出现了极度繁荣,以至于后面人们会习惯地把这一时期的繁荣称为“柯立芝繁荣”。胡佛在任期间,出现的却是极大的反差,人们会将某种贫困或者不好的现象以“胡佛”命名,如“胡佛村”。为什么紧挨着的两任总统会有如此区别?美国民众又是如何评价第32任总统的?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图片展示: 教师讲述:这是19世纪初期美国国内的一幅宣传画,上面的英文字母翻译过来分别是“世界上最高的生活水平”“美国独一无二”。 2.教师讲述:当时美国财政部长安德鲁·梅隆于1929年9月向公众保证:“现在没有担心的理由,这一繁荣的高潮将会继续下去。”这足以见证美国当时的繁荣,但这样的繁荣是真正的繁荣吗? 3.材料展示: 材料一:严寒的冬天,衣着单薄的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一段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母亲:因为没有煤炭。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母亲:没有钱买。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母亲:你爸爸失业了。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母亲:煤炭生产太多了,卖不出去。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人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的2%的人拥有。 材料三:买分期的概念越来越普遍,从1920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类的消费增加了500%。到1929年,美国60%的汽车、大型电器和钢琴都是靠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的。 ———《仅仅是昨天》 材料四:清洁工停下了手中的活,两眼紧盯着自动报价机……一个能说会道的股市评论员正在讲述:“一个打杂工在股市里赚了20多万、一个护士用病人给的小费赚了3万……” 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美国怎样的社会问题?你认为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问题)生产过剩,贫富差距大,美国劳动人民实际消费力较低、分期付款,银行信贷、股票投机活动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4.教师讲述: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它开启了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危机。从这天开始,美国股市在历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