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窦娥冤》教学设计 广州外国语学校 熊芳芳 【教学目的】 1、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剧中人物形象。 2、从文化的角度、生命的角度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 理解窦娥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窦娥的第三桩誓愿及其文化土壤。 【教学过程】 一、文中什么字眼出现得最多? 怨,冤(直接,间接) (一)直接陈述: 1、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2、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 3、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4、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5、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6、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 7、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8、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 9、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滚似绵。 10、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11、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二)借用典故: 血溅白练、亢旱三年(东海孝妇),六月飞霜(邹衍),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这些典故的主人公都有深重的冤屈,窦娥借用这些典故来间接表现自己的冤屈。 这一块因为担心课堂时间不够而舍弃了。 二、她是怎样蒙冤的?(孤苦人生中无欲无求的承担) 1、张驴儿的陷害 为了实现霸占窦娥的目的,张驴儿买来毒药想 出卷网药死蔡婆,结果弄巧成拙,反而把自己的老子送上西天。于是他反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挟窦娥:“你药杀了俺老子,你要官休?要私休?”“你要官休呵,拖你到官司,把你三推六问,你这等瘦弱身子,当不过拷打,怕你不招认药死我老子的罪犯!你要私休呵,你早些与我做了老婆,倒也便宜了你。”窦娥光明磊落,怀着对官府的绝对信任,她选择了“官休”。 2、桃杌的昏庸 楚州太守桃杌是个昏官。“我做官人胜别人,告 出卷网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有人来告状,他会给告状的人下跪,问之,则曰:“但来告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他审案只有一个办法:打。他说:“人是贱虫,不打不招。” 3、为婆婆替罪。 窦娥在公堂受尽严刑拷打而不屈服,但当桃杌奈 出卷网何她不得而决计拷打蔡婆时,她却一改旧态:“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 过渡设问,进入文本: 以清白无辜之身,替婆婆承担了药死公公的罪名,由此可见窦娥的善良孝顺。选文中有哪些地方表现了她对婆婆的孝顺和体贴? 1、请求刽子手不要往前街里去,怕婆婆看见了伤心。 2、临死负屈,却反过来安慰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包括最后嘱咐父亲收养并照顾年迈孤苦的婆婆:“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 可怜窦娥,自幼孤苦无依;可 出卷网敬窦娥,无欲无求地承担了所有:父亲用她抵债,拿着用她的人生换来的盘缠进京赶考,她承担了;十年的童养媳生活的艰辛,她承担了;婚后不久就守寡,独自照顾年迈的婆婆,她承担了;现在婆婆引狼入室招来生死之祸,她也承担了。 三、既然选择了为婆婆替罪,为什么还要喊冤呢?(道德标签下无生无爱的悲哀) 王国维评及《窦娥冤》时说:“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乃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 真的完全出于她的个人意志吗?作出这样的选择,她真的心甘情愿吗?如果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前后矛盾? (一)无冤无怨与怨气冲天 1、“前街里去心怀恨,后街里去死无冤。” 2、“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 3、“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 这里一再地说如果怎样怎样,我就死而无怨,并且劝婆婆不要怨,她自己却是怨气冲天,并连发三桩誓愿。 为什么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