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81587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 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203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学案,2022-2023,学年
  • cover
《临安春雨初霁》 学案 ①陆游的平生志愿是建功立业、收复失地,但长期得不到重用,使他深感希望渺茫,即使起知严州、来京陛辞,也提不起太多兴致,“谁令”一句,自问自悔,奠定了诗作的基调。颔联和颈联细写诗人一夜未眠,静听春雨,次日清早又遥闻深巷中叫卖杏花之声。白日漫长,所做之事无非是闲作草书、细乳分茶。雅则雅矣,却非志士所好。这两联写得细腻生动,闲适恬静,深为孝宗激赏,但其中的长夜不寐和日中无聊,其实都暗示着诗人的郁闷和惆怅。最后,诗人只好自我安慰;不必感慨京城的风尘之恶了,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这既跟开篇两句绾合照应,又和中间四句自然贯通。诗作中间四句,通过一些日常细节,含蓄自然地传达出等待中的清闲落寞,诵读时要好好体会。 1.了解陆游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提升文本理解能力。 3.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无奈。 4.背诵全诗。 体会诗歌寄予在诗歌中的情感。 情景导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春雨绵绵、杏花繁盛,极尽江南春光明媚深幽之态,连孝宗看后都连声称赞。雨下着春过,花落时春深,美诗美景,历经流年,总能唤起与表达我们对春天的感受。而在那个春天,在那句诗中,诗人陆游心里有何种滋味? 环节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成长在偏安的南宋。家庭的流离、国家的不幸、民族的不幸,使他从小就有深沉的家国情怀以及收复失地的强烈意志。因此立下了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请(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人生经历 青年时期 少有才名,20岁立志“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30岁礼部考试中第一,却被秦桧除名。 40岁 1164年,张浚北伐时曾起用陆游,不久北伐失利,陆游也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而被罢免还乡; 47岁 1171年,王炎宣抚川、陕,驻军南郑,陆游任军中幕僚,又因投降派破坏,幕府被撤,陆游转回成都; 51岁 1175年,范成大守川擢用陆游,二人交游甚密,又遭嫉忌,受到诬陷“不拘礼法,恃酒颓放”而被免掉官职…… 2.相关背景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3.解题 ①临安,是南宋王朝的都城。 ②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③初霁,刚刚放晴。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霁( ) 明朝(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世味: ②京华: ③矮纸: ④斜行: ⑤细乳: ⑥素衣: 3.诗歌释义 任务活动 品诗中之韵,感音乐之美 任务说明:韵是诗歌的基本要素,无韵不为诗。古人云:“声音相合谓之韵”用白话说 韵就是一个字的收声,大致就是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韵母的发音。韵母相近的字 叫“同韵”,诗人在句末使用同韵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目的是为了给诗歌造成 一种悠扬和谐,循环往复的音乐美。欣赏诗歌的音韵美,还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 任务1:聆听诗朗诵,用“/”划分朗读节奏。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