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城市生态 一、单选题 1.为推动广大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携手行动,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人类的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B.减少煤、石油等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轻雾霾 C.提倡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D.每年植树节都栽种大量树木,所以我们可以随意砍伐所需树木 2.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场馆建设、赛事举办等过程中,最大限度降低了奥运赛事活动带来的碳排放量,实现“低碳冬奥”。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 A.自备购物袋 B.随手关灯 C.少开汽车多走路 D.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改善,营养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B.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 C.出生率较高,死亡率大幅下降 D.以上三项都是 4.塞罕坝曾森林茂密,后因过度围是变为荒原。为防风固沙,在5年内,经三代人的努力,再次创造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对此,你有何认识( ) A.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都是无法修复的 B.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 C.植树造林只是为了获得大量的木材 D.植树造林一定程度上可增强温室效应 5.“打造宜居之城,扮靓美丽新姿”,宿迁市先后三次荣获“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为了保护环境,我们提倡 ①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②节能减排,绿色出行 ③毁田建房,发展经济 ④植树造林,净化空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低碳正成为生活的新时尚。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 A.纸张两面印刷 B.自带篮子购物 C.垃圾分类投放 D.自驾汽车上班 7.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我们用行动来保护地球。以下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电视长时待机 B.倡导绿色出行 C.垃圾分类处理 D.书本循环使用 8.“碳中和”是实现全球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生态目标。以下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B.分类处理垃圾 C.用太阳能热水器 D.夏天24小时开空调 9.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人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力量大;②人口过度增长对环境没有影响;③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平衡失调;④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⑤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⑥人类的活动不会使环境恶化 A.①②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10.下列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水能 D.风能 二、填空题 1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 )、酸雨(PH<_____,被称为“_____”)、土地荒漠化。 12.日本的水俣病与_____有关,痛痛病与_____有关。 13.温室效应主要由于_____气体过多排放引起,酸雨主要由_____气体引起。其中被称为“空中死神”的是_____。 三、综合题 14.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桑沟湾地区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1)影响海带生长的阳光、海水、浮游动物、贝类等因素统称为_____,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甲中未体现的生物成分是_____。 (2)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结果如图乙所示。 ①该养殖模式可以_____表层海水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 ②分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海带作为该生态系统的_____,通过_____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