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85180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表格式)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778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2-2023,必修,人教,生物,学期,高一
  • cover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年级: 班级:高一 组别: 高中生物 教师: 日期: 年 月 日 第 节 一、课标要求与解读 【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本模块“学业要求”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有:“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 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豌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 -对遗传因子对其他遗传因子的影响,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指向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 【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 “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内容构成。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单设标题,揭示实验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这样编写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也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段内容中,介绍了遗传因子就是基因,但这里要注意,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说,这时还没有发现基因的本质和具体作用过程。同时还介绍了等位基因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需要在学习完减数分裂的知识后才能给出完整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节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三、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 (1)明确孟德尔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形成生命观念。 (2)通过分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具体过程和步骤,探究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形成生命观念,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并联想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与计算。 科学思维 (1)通过对实验过程的分析和探究,明确通过提出假说、分析过程、科学演绎的方式进行科学思维,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素养。 (2)在学习过程中灵活应用自由组合定律来分析遗传现象,学会计算概率。 科学探究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从中体会学科知识间融会贯通的重要性,在实践参与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社会责任 运用自由组合定律,指导农业方面的育种,以及在医学实践方面分析多种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果的原因 【教学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五、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式启发导学 六、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布置学生预习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第一课时 孟德尔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孟德尔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来看,包含了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还有一种是绿色皱粒的,展示图片,并提问:(1)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