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095483

第16课《表里的生物》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16690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6课,表里的生物,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6.表里的生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见过各种各样的生物,有天上飞的,有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 你见过表里的生物吗 蝉,俗称“知了”。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寒带较少见。蝉的幼虫期叫蝉猴、知了猴或蝉龟。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 蟋蟀,也叫“蛐蛐儿”。雄性善鸣,好斗。体长约20毫米。年生一代。以翅膀摩擦发音。啮食植物茎叶、种实和根部,都是农业害虫。因鸣声悦耳而闻名。 蝈蝈儿,体长在40毫米左右,通体绿色,品种很多,分布面广。蝈蝈一年一代,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雄虫脱皮后3-10天开始鸣叫,夏日炎炎,蝈蝈常引亢高歌,铿锵有力。天气越热,叫得越欢。谚语说:“蝈蝈叫,夏天到。” 在我国的南北方均有它们的“声”和“影”。蝈蝈多见于原野、灌木丛、矮林间,它们常隐伏于草丛或植物茎秆上,极善跳跃,不易捕捉。蝈蝈的食性很杂。在野外,主食植物的茎、叶、瓜果,偶尔也会捕食小型昆虫,甚至斗胆捕捉蝗虫。 蝎子典型的特征包括瘦长的身体、螫、弯曲分段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陆地上最早的蝎子约出现于四亿三千万年前的希留利亚纪。 本课是著名作家冯至写的文章,记载了他小时候的趣事,你了解作者吗 你课下搜集关于他的资料了吗    冯至(1905~1993),中国诗人、学者。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作品主要有《昨日之歌》等。 二、学习生字,自读课文 琴弦 清脆 玻璃 丑恶 拒绝 恐怖 三、指导默读,提高默读的速度。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深入学习课文 自由阅读课文。说说文中从哪些语句中能体会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十分感兴趣、充满好奇? 再次阅读课文,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结合课文相关的句子谈体会。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对作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文中的“我”以儿童的眼睛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充满了童真童趣。)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大段的心理、动作描写,集中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奇心将要满足之时的紧张心情。)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