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00119

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850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
  • cover
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既然叫“经”,就会让人对它有更多的文化期待。确实,《诗经》在“五四”以前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它首先是“经”,其次才是“诗”。 《诗经》作为“经”和作为“诗”区别甚大。“经”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脉络的基本文献。《诗经》作为“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教化,培养人的温柔敦厚的中正性情,这叫“诗教”。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礼记》记载“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通过文学手段感发人的心志情意,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在性情、人格与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塑造。把《诗》作为“经”就是把它作为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的典籍对待。 《诗经》是中华文化重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论语》讲“为政以德”,《大学》三纲第一条就是“明明德”。那么,“明德”的概念来自何处?《大雅 皇矣》有“帝迁明德”“予怀明德”,当是“明德”的来源。从历史线索来看,自上古先秦到汉唐宋明,“明明德”的思想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明明德”就属于根与魂的范畴。 “子曰诗云”也具有重要的经学意义。“子曰诗云”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教化方式。“子曰”是观点,“诗云”是用《诗经》作为论据。孔、曾、思、孟对《诗经》的运用表达了他们对《诗》的理解,他们的理解开拓了《诗》涵养性情、教化民风的意义边界,由此构成的意义世界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从“经”的角度看,通常被视为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其实是反映人存在方式的手法。《行苇》开头“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四句,若只从“兴”看,便索然无味;若作“经”看,则韵味浓郁。孔颖达说:“作《行苇》诗者,言周家积世能为忠诚笃厚之行,其仁恩及于草木。以草木之微,尚加爱惜,况在于人,爱之必甚。”古人把《诗》作为“经”,引申出“仁,爱人以及物”的哲学命题,把仁者“爱人”推进到了爱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可是,这些丰富内涵在现代诗学中是看不到的。 现代诗学问题出在何处?出在“文学”概念和世界观的变化上。 “文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门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子夏列在文学科。子夏是以传经著称的,所以这里的“文学”其实就是文献、文化,具体来说是经学之义。现代学科分化以后,“文学”概念得到重新整合,“五四”以来的诗学从现代“文学”概念出发,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自然反映不出《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 “五四”以反封建著称,但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对于封建伦理和传统道德中的永恒内容缺乏辨别的弊端。现代诗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剔除《诗经》解释中的封建伦理,认为《诗经》自从成为儒家经典,被打上“思无邪”“温柔敦厚”的标记后,就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金科玉律,这些都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这种认识不可不谓犀利,但也难说不偏激。“思无邪”乃孔子所说,“温柔敦厚”系《礼记》记载,“经夫妇”一段则出自《毛诗序》,上述说法意味着《诗经》从孔子开始就讲错了,历史上《诗经》解释全无价值。照这么下来,中华文化还有什么可讲的?现代诗学之所以体现不出“经”的韵味,问题就出在它只把《诗经》当作文学看,抽空了其积淀的精神底蕴和负载的文化价值。 现代分科学术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但也造成了“道术为天下裂”的学科分隔。研究哲学不从文学中找材料,往往遗漏了“仁,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